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为美国以至世界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其词风婉约,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浅近,开创了词(北宋的一种诗歌形式)之“易安体”。她的散文《词论》震惊了当时的文学界。 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勤奋,给世人留下了1800首诗作。所发现的她于1867-1868年间的日记,为世人打开了一扇走进她心灵的窗户。对其诗歌的研究在1930-1955年进入了学术阐释的阶段;从1955到20世纪末对其诗歌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深入阶段。李清照多才多艺。她能诗能文,懂书法绘画,通金石和音律。但她主要是因词而著名。她的最大艺术成就是开创了词之“易安”体。是她的词把她提高到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两位诗人所写诗歌有些具有共同的主题。大自然是她们诗歌的共同主题之一。爱情是古今中外一个共同的主题。艾米莉写了许多爱情诗。李清照的词大多直接或间接地抒写爱情。死亡也是她们诗歌的共同主题。此外,两位诗人都写了一些关心政治和社会的诗歌。作者对其诗歌主题的不同之处也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两位诗人有一些相似的写作技巧,如细致的观察力和生动的描述;善于操纵语言;诗歌形式的创新和诗中修辞手法及典故的使用。狄金森和李清照都能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并能抓住所要描写的事物的主要特征。作为诗人,她们都具有一种主观化的、情绪化的、个体化的特殊的艺术敏感性。她们都擅长操纵语言。狄诗用词准确,语言洗练。李清照因其洗练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而著称。两位诗人都在诗歌形式上有所创新。狄诗因其奇特的形式而难于理解。李开创了词之“易安”体。 她们的诗歌都表现出了悲剧色彩。其诗中悲剧色彩的成因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个人原因及不幸的情感生活原因。诗作中的悲剧色彩主要是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狄金森的一些以宗教为主题的诗体现出她悲剧的人生观。李清照的词没有以宗教为主题的。她们以自然、死亡和爱情为主题的诗歌体现出悲剧色彩。她们都在爱情诗中表达着爱的无望和痛苦。狄诗的很大一部分是对死亡—不朽—永生的关注。她对死亡的态度有时平静、有时矛盾而又有时厌恶。这些诗体现出狄金森对人类的生存、对生命本身的哲思。李清照主要是通过悼亡的词来间接表现她对死亡的认识。 在分析论述的过程中,一些哲学家的悲剧观点被用来作为理论支撑,同时,两位诗人作品中的悲剧色彩也验证了这些理论。 通过分析她们诗作中的悲剧色彩,作者试图发现她们的异同,从而证明这两位有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女诗人,却具有共同的文学鉴赏力。她们的这种诗歌创作活动,恰恰证明了人类文学具有共性这一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