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始终秉承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出口的疲软、国外市场消费能力下降,这些都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研究我国对外贸易在后危机时代中的风险抵抗力,对实现我国出口贸易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出口价格贸易条件历来被用来衡量一国贸易发展状况及贸易利益获得的指向标。因此,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随制度和技术变化而演变的路径,对我国外贸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通过建立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与两国贸易模型,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演化路径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处于技术锁定的不断恶化的路径中。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不断地出口技术含量低的商品,结果是贸易条件不断地恶化,贸易利益减少,处于不利地位。对于发展国家来说,想要打破“路径依赖”,必须提升自身的对于技术的学习能力和速率,才能在与发达国家竞争过程中占有先机。通过建立“干中学”理论模型进行制度层面的分析,得出只有在本国技术水平较高的部门实现知识效率的快速提升,才能使得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干中学”由于其自身的耗竭性和外生性,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的动态升级。中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主要受到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的因素影响。从制度方面来说,“干中学”的技术模仿制度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得技术创新速率的提升成为内生性因素,不能作为突破次优路径依赖的制度选择;从技术方面来说,虽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的升级,但是出口价格贸易条件却呈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技术含量水平较低,其技术提升速率较慢,无法改变其在国际市场中低端的定位,走不出技术模仿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想消除走出贸易条件恶化的技术锁定效应,就必须调高我国的技术学习速率,也就是提高我国的知识效率u,使其不具有外生性。我国不仅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益处效应,也要通过自主创新来提高知识效率u。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核心技术,实现出口商品技术水平速率提升加快,促使贸易条件动态模型均衡向着良性方向发展。政府、企业和行业要共同协作,通过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和技术保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出口价格贸易条件,强化我国贸易竞争力。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产业与贸易政策,为建立创新型国家打好基础。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贸易模式,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应注意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相关核心的高科技含量的技术研制和引进。同时积极扩大海外市场,在新形势下进行海外并购。行业协会也应重点提升其协调和统一的作用,减少内耗,并降低国际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相关行业协会要正确地理解政府政策的意图,并以保护本国企业的确切利益为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