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网络舆论现存问题,指出我国政府很有必要对网络舆论予以引导。在此前提下,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在网络舆论引导上惯用的主导方式——行政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为合理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我国政府应当采用的主导引导方式是信息方式。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核心观点。第二章主要论证了我国政府引导网络舆论的必要性。本章认为,网络舆论是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的舆论,公众在网络上对流行的社会问题发表意见而形成的一种看法或言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倾向性。在此基础上,本章着重探讨了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以及我国现在网络舆论出现的问题和带来的危害,并进而论证了我国政府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的必要性。第三章重点介绍了我国政府惯用行政手段引导网络舆论,并列举典型案例进行论证。所谓网络舆论引导的“行政方式”,一般是指政府部门,通过行使行政权利,采取带有强制性或者义务性的行政指示、命令、规定等措施,来控制和调节网络舆论的发展态势。在这种引导方式下,引导者预先设定一个“理想化”的网络舆论目标,再通过带有鲜明的目的性的意见指示行为,告诉公众应该如何看待问题,应该怎样思考问题,如何想是正确的,如何想是错误的。或者直接以指示来说明某种意见的正确性,从而让公众服从,并发表政府部门想要的那种意见和预期效果。第四章主要针对我国政府引导网络舆论应有的方式是信息方式,所谓信息方式引导网络舆论,包括新闻信息在内的一般信息,是指在社会和网络中出现热点事件,引起公众思考和发表意见时,政府通过门户网站、主流网站在第一时间内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来引导网民和公众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辨别的能力,消除网民和公众对事件消息的不确定性,进而作用于“信息——网民——意见”阶段,达到网络舆论引导的良性循环效果。文中通过“周老虎”事件和“躲猫猫”事件来论证我国政府运用信息方式引导网络舆论,并从媒体新闻报道、网络环境监管、公民素质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