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用社会分层理论对抗战以前烟台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分析,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角度,展现烟台开埠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现代化进程.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抗战以前烟台人口因素的变动与职业结构的变迁.开埠后,烟台在国内外贸易的带动下发展成为北方一座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烟台的人口不断增长,与传统社会相区别的人口特征也逐渐显现,职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开埠后至抗战以前,烟台的职业结构中始终以工商两业的从业人口占主体,比例之高是当时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这是烟台社会发展的特点.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的分析为基础,以职业作为划分阶层的标准,将抗战以前烟台的社会人群大体上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是以商人群体为主的社会上层、以职员群体为主的社会中层和以工人、学徒、苦力为主的社会下层.社会上层无论是就其个人所拥有的权力、财产与收入,还是声望而言,都高于其他社会成员,所以上层对烟台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较其他社会阶层明显.社会中层的力量十分分散,加上阶层组织的落后,他们很少参与社会事务,所以能游刃于上层与下层之间,起到缓和上层与下层矛盾的作用.社会下层是社会阶层结构中最庞大的部分.与中国其他地方的社会下层相比,烟台社会下层显得有些安于现状,很少采取激进的方式来表达其对社会的不满.社会下层展现的是一幅带着保守漠然的面孔、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传统人的形象,他们不关心现代化,也无力引领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被动接受者.第三部分从社会阶层结构的异质化程度、各阶层总量分布、阶层流动机制、社会阶层矛盾等方面对抗战以前烟台的社会阶层结构作整体的考察.从而得出结论:烟台现代化"开始期"的社会阶层结构已有别于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四民结构,随着经济贸易和其他社会事业的现代化转型,社会阶层结构已展现出现代化趋势,但是这一趋势若要走向成熟的现代化阶层结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