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国果园年剪枝量约为9000万吨,其中,陕西省苹果树年剪枝量约为454.56万吨,巨量的果树修剪枝条无法及时和合理地处理,而现有生物质炭化装置需要消耗大量外部热量维持炭化反应的能量需求。针对苹果树剪枝的特性和热解炭化反应的特点,以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为原则,研发一种果枝竖向批式干馏中试平台,配置气液产物冷凝净化分离装置,并将木燃气用作燃料,为炭化过程提供热量来源,达到干馏中试平台自维持运行的目的
【基金项目】
:
陕西省农业专项(NYKJ-2019-YL8)“果树剪枝热解炭液油技术研发集成应用”; 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项目(SNYJC-2018-43)“果菜茶绿色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果园年剪枝量约为9000万吨,其中,陕西省苹果树年剪枝量约为454.56万吨,巨量的果树修剪枝条无法及时和合理地处理,而现有生物质炭化装置需要消耗大量外部热量维持炭化反应的能量需求。针对苹果树剪枝的特性和热解炭化反应的特点,以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效率为原则,研发一种果枝竖向批式干馏中试平台,配置气液产物冷凝净化分离装置,并将木燃气用作燃料,为炭化过程提供热量来源,达到干馏中试平台自维持运行的目的。通过对果枝竖向批式干馏中试平台设计、样机试制和试验、热平衡分析和仿真,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果枝竖向批式干馏中试平台设计。针对现有炭化装置外部能耗高的问题,确定设计目标、工艺原理和结构原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主要区域结构和尺寸参数进行设计,并根据工艺流程对控制部分进行设计。设计结果如下:干馏中试平台炭化区炭化主管道直径为200 mm,长度为1300 mm。炉膛直径为400 mm,高度为1000 mm,保温层厚度为100 mm。采用三组木燃气燃烧器进行供热,木燃气喷口直径为6.42 mm,空气喷口直径为18.17 mm。热解气冷凝区采用3级单壳程单管程的壳管式冷凝器。木燃气净化区采用水洗罐和活性炭吸附罐去除杂质和水分。油液分离区采用静置法分离木醋液和焦油。采用2 k W的ZYL型加热炉进行二次裂解。两组额定功率为0.25 k W的高压鼓风机(GHBH型)对木燃气及空气加压。控制系统选用西门子SIMATIC S7-200 SMART系列的PLC作为控制核心。基于Utility Manager组态软件开发人机交互系统,此系统分为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模式,并可实时显示、存储和导出数据。(2)果枝竖向批式干馏中试平台试制及试验。根据设计参数对干馏中试平台进行加工制作、装配和调试,以苹果树修剪枝条为原料,在特定干馏工艺条件下,通过苹果修剪枝条在样机中的热解炭化情况、干馏中试平台炭化区和热解气冷凝区温度变化、炭化产物得率以及固相产物生物炭的性能测试来反应实验平台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干馏中试平台的生物炭得率为32.71%,液相产物得率为31.7%。果木生物炭的孔隙结构丰富,热值为28.53 MJ/kg,固定碳含量为81.16%。炭化区炉膛内的最高温度为602.5℃,炭化管道内最高温度为503.8℃,热解气出口温度为205.2℃,木燃气冷凝后温度约为0℃(室外温度-2℃),热值为20.21 MJ/Nm3。(3)果枝竖向批式干馏中试平台热平衡分析及仿真。通过传热学的计算,比较果树剪枝自维持干馏中试平台的输入热量与输出热量的供给关系,同时基于ANSYS Fluent对炭化区温度场及流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干馏中试平台需要的燃料量为4.58m3小于每批次原料炭化产生的木燃气的产量7.90 m3,因此,除首次运行需要外部提供的热源以外,以后每次炭化的能量均来自于生物质原料和上一批次所产生的木燃气。仿真分析表明干馏中试平台的木燃气燃烧时,炉膛内的温度约为605℃,炭化管道内的温度约为517℃。
其他文献
校园开放空间是在校大学生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改善校园环境,促进在校师生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国大学校园内,如何营造适合中外留学生开展室外活动的舒适空间,值得我们关注与探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位于中国寒冷地区的校园中,比较具有不同热感知和热适应背景的中国群体(CG)和巴基斯坦群体(PG)的室外热舒适差异。分别在冬季、春季和夏季,针对5处校园开放空间进行了热舒适问卷调查
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对于缓解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堆肥作为一种农业有机废弃物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能够减轻农业有机废弃物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的污染,并且实现了废弃物向资源的转化,有利于减少农用化肥的施用。因此,针对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现状和发展方向,研制符合我国国情且操作简单的堆肥反应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设计了一种自动加热、搅拌的超高温堆肥反应器,主要研究内容
在我国当前农机市场中,适用于蔬菜窄行距(200mm-300mm)的微耕除草机,由于没有驱动轮,导致土壤结构和含水率不同时,前进速度不匀。课题组前期提出了刀轴带动地轮的驱动系统,但由于设计缺陷,机器存在刀具入土性能差、机组前进速度较快、人工操作不便、机组除草率、碎土率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新的结构改进设计方案,借助ABAQUS等有限元软件对改进后的刀辊部分进行强度校核,在加工制造样机的基础上进行了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伴随着一系列环境与社会问题。如何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健康等综合功能,进而提高人类福祉已成为当今城市绿地规划的核心问题。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物和谐共生的基本特征,对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同时体现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和游憩性的价值十分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认知与偏好的知识。本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小西湖湿地公园为
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对土壤微生物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生态系统,对于大尺度下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实验以水田和旱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在中国东部选取25个成对分布的玉米田和水田,进行模拟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实验,探究不同农田细菌群落及生态系统功能对扰动的响应模式。增温处理下玉米田和水田中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均没有显著变化,但玉米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环境,快节奏的日常生活、繁忙的工作,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城市居民亟需缓解压力的途径。城市环境作为人们进行各类活动的外部物理环境,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充分发掘城市环境的复愈潜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的复愈效益,还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居民福祉。声景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复愈性感受,对个体心理复愈有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北方多沙河流上建设的中小型水库,普遍存在泄洪排沙设施不全和调度管理不善等问题,随着运行年代久远,各种病险危害隐患日渐突出。除了传统的坝区建筑物需要从结构安全方面进行除险加固外,由于原设计先天不足等诸多原因,水库库区泥沙淤积问题也十分严重,尤其是小型水库淤满报废现象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已经十分普遍。解决小型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实现小型水库水源工程的长期可持续使用,是
地坑院是我国黄土塬区特有的一种下沉式窑洞民居形式,依托于黄土塬深厚的土层和千沟万壑的台塬地貌,继承了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与人类原始穴居文化,是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反映物质文明和民族意识的传统聚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地坑院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智慧愈发重要,独特的人地互动方式是历代黄土劳动人民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人居智慧。现今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分布有地坑聚落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玉米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玉米单产水平的期望越来越高。玉米的播种质量直接影响了玉米的单产水平,排种装置的播种均匀性与一致性越高,其播种质量越高,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目前国内的玉米精量排种装置投种口到种床距离过大,导致种子落入种床后运动随机性增加,从而影响播种的均匀性与一致性。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橡胶材料的新型带式玉米精量排种装置,利用橡胶材料的变形
库岸失稳破坏常发生在库水位升降过程中,降雨也是库岸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库水位升降、降雨条件下岸坡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以及岸坡区域稳定性状态变化对岸坡稳定性预测、降低岸坡失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美水库为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水库区域降雨、库水位变动、地质等资料基础上选取合适的岸坡地下水位计算方法,建立基于Scoops 3D模型的库岸区域稳定性计算模型,展开多工况下岸坡稳定性状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