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在城市环境中复愈性作用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ang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环境,快节奏的日常生活、繁忙的工作,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城市居民亟需缓解压力的途径。城市环境作为人们进行各类活动的外部物理环境,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充分发掘城市环境的复愈潜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的复愈效益,还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居民福祉。声景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复愈性感受,对个体心理复愈有着促进或抑制作用。然而,现有的声景复愈研究多以室内试验、人为控制几种特定声源为主,受访者局限于年龄段相似的大学生,并没有考虑到现实环境中的声景体验如何影响整体环境复愈,以及声景对不同人群心理复愈效果的差异。因此,为研究声景复愈和整体环境复愈作用之间的关系,明确声景在构建复愈性环境中的价值,阐明声景在不同类型城市环境中对人们的心理复愈作用差异,以及人们对不同单一声源的感知偏好对声景复愈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网上筛选和实地调研,选取五类城市典型环境类型(灰色空间、蓝色空间、开敞绿色空间、半开敞绿色空间、闭合绿色空间)的十个样地,通过在现场听声记录单一声源并设计问卷,调查了受访者对声音环境的感知与偏好、对整体环境的感知以及自测身心健康指数,对每类单一声源进行调查,细化单一声源的感知属性与声景复愈特征之间的关系。针对上述研究问题,分别采用了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效度分析(Validity Analysis)、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图基HSD(Tukey HSD)事后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A paired t-test)、斯皮尔曼相关分析(Spearma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和典型相关性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处理数据,得到结果如下:(1)声景在复愈性环境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声景体验影响声景复愈效果,从而影响整体环境复愈效果。相比于视觉体验,声景体验对整体环境复愈效果的影响更明显。(2)在不同类型的城市环境中,声景复愈效果不同。其中,半开敞绿色空间中的声景对受访者的心理复愈效果最好,其次是蓝色空间、开敞绿色空间和闭合绿色空间,灰色空间最弱。(3)与低身心健康指数受访组相比,身心健康指数高的受访组具有更好的声景体验和心理复愈效果。高身心健康指数组受访者和低身心健康指数组受访者均在半开敞绿色空间中获得最好的声景复愈效果。(4)受访者对不同声音元素的偏好对整体环境的心理复愈效果有显著影响,鸟鸣声和树叶沙沙声的感知频率、感知响度和感知偏好与声景复愈特征之间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声景复愈对整体环境复愈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在不同城市环境类型下的声景复愈效果,以及受访者身心健康指数与声景复愈之间正相关关系,而且明确了在城市环境中对声景复愈效果起着主要影响作用的单一声源感知属性。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的城市复愈性声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作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擅长在小说中运用丰富的意象,事物的形状,质地,色彩等,人物的外貌,衣着,穿戴等,亦或是自然场景的风、云、月等,都给人以强烈的意象画面感,从而上升到文学之美学。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公共开放绿地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公共开放绿地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以及压力的恢复。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也不断攀升。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对城市公共开放绿地高质量的要求,科学研究者逐渐将研究重心转入了以人为本的城市绿地设计。通过调查城市居民、游客、绿地工作人员以及设计师等不同利益共享者的景观感知
单层球面网壳的节点刚度问题和节点结构形式问题是目前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嵌入式毂节点常被广泛应用于储煤仓、贮罐顶盖等结构当中,为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一种装配式节点。目前认为此类节点的受力性能是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即在具备一定抗弯刚度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转动能力,属于典型的半刚性节点。但现有规范并未针对具备节点半刚性的单层球面网壳提出相关的理论计算和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嵌入式毂节点进行系统
滨水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以及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供给了人们一个放松休闲的场所,拉近了人与人、人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距离。滨河区域也是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然而目前我国的滨河景观建设对于地域文化的挖掘不足,过于追求现代化、国际化,存在景观设计雷同的问题,所以,如何在滨河景观规划设计与改造过程中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如何在外
舒适的热环境能够增加城市公园户外空间的吸引力,对改善城市居民的公共健康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显著作用。室外热舒适是评价热环境的重要标准,但由于室外热舒适研究的标准方法的限制,很难比较不同气候区及区域之间的热舒适研究。因此本研究选取北京、西安和哈密作为中国寒冷气候区典型代表城市开展了室外热舒适研究。研究采用统一标准的气象测量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三个公园中的10处开放空间进行了室外热舒适调查。研
校园开放空间是在校大学生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改善校园环境,促进在校师生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国大学校园内,如何营造适合中外留学生开展室外活动的舒适空间,值得我们关注与探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位于中国寒冷地区的校园中,比较具有不同热感知和热适应背景的中国群体(CG)和巴基斯坦群体(PG)的室外热舒适差异。分别在冬季、春季和夏季,针对5处校园开放空间进行了热舒适问卷调查
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对于缓解环境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堆肥作为一种农业有机废弃物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能够减轻农业有机废弃物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的污染,并且实现了废弃物向资源的转化,有利于减少农用化肥的施用。因此,针对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现状和发展方向,研制符合我国国情且操作简单的堆肥反应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设计了一种自动加热、搅拌的超高温堆肥反应器,主要研究内容
在我国当前农机市场中,适用于蔬菜窄行距(200mm-300mm)的微耕除草机,由于没有驱动轮,导致土壤结构和含水率不同时,前进速度不匀。课题组前期提出了刀轴带动地轮的驱动系统,但由于设计缺陷,机器存在刀具入土性能差、机组前进速度较快、人工操作不便、机组除草率、碎土率过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新的结构改进设计方案,借助ABAQUS等有限元软件对改进后的刀辊部分进行强度校核,在加工制造样机的基础上进行了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伴随着一系列环境与社会问题。如何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健康等综合功能,进而提高人类福祉已成为当今城市绿地规划的核心问题。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物和谐共生的基本特征,对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福祉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中同时体现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和游憩性的价值十分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人们对于生物多样性认知与偏好的知识。本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小西湖湿地公园为
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对土壤微生物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生态系统,对于大尺度下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实验以水田和旱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在中国东部选取25个成对分布的玉米田和水田,进行模拟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实验,探究不同农田细菌群落及生态系统功能对扰动的响应模式。增温处理下玉米田和水田中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均没有显著变化,但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