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大地》中的文化视角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一位以叙述中国题材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小说家——赛珍珠女士荣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美国女性,普利策奖获得者,社会活动家及政治活动家,尤其在妇女问题和亚美关系上表现活跃。 赛珍珠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的美国人,接受了中国和美国两种教育,并受到了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的熏陶。她一生通过她的文学作品致力于改变中国及中国人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 《大地》被公认为赛珍珠的成名作,叙述了中国农民王龙在二十世纪中国动荡变革年代生活的故事。赛珍珠通过对中国社会地位及中国农民的了解,以她独特的视角展现给西方人一个对中国相对客观的描述。 这篇论文旨在从文化角度对这部赛珍珠诺贝尔获奖作品《大地》进行分析,对赛珍珠为除去西方人对中国及中国人的神秘性所起的先驱作用进一步探讨,以此来达成东西文化共识。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部分简单介绍了赛珍珠和她的作品《大地》及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提出了本论文的写作目的与现实意义,从文化角度对《大地》进行系统分析,以揭示作品的内涵。 第二章对赛珍珠及其作品《大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正是因为她对国际环境的熟悉,对中国文化、文学的了解,对社会事业的贡献以及她对主题恰当的选取确定了她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从四个方面对东西文化及赛珍珠双重文化身份的相关背景进行阐述。主要就文化的定义、中西文化差异及相似、赛珍珠的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了论述。通过对赛珍珠文化背景的研究来阐释她在《大地》中文化视角的运用。 第四章在赛珍珠双重文化身份的基础上,分析了小说《大地》的文化视角。从土地和乡村梦想,不同的价值观,赛珍珠眼中的中国男女地位以及中国传统风俗习惯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结束语部分对论文发现进行总结。通过对赛珍珠文化思想的探讨与分析,我们发现东西方文化虽然有不同,但还是有相似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会对异质文化的思考,认识对方的传统,寻找价值上的共同点,从而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学习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和评价赛珍珠及其作品意义深远。
其他文献
有关于中美文化心理的研究很多,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专注于宗教、风俗习惯等领域.通过对比中美人名的特点来分析揭示中美不同的中美文化心理特征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尝试.
传统上隐喻被视作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在语言中它只是一种修饰手段。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从一个全新的、经验主义认知角度来审视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