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视角来看隐喻能力与外语教学策略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9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上隐喻被视作修辞学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在语言中它只是一种修饰手段。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从一个全新的、经验主义认知角度来审视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而且隐喻在人们的日常语言和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通常是从人们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源域投射到一个不熟悉的、抽象的目标域之上。因此隐喻能使人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新的,抽象的,不清楚的概念。加德纳和维纳(1979)在传统隐喻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隐喻能力”的概念,他们将隐喻能力定义为:理解隐喻、解释隐喻和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隐喻,以及评判可用于同一语境的多种隐喻性表达之优劣的能力。因此培养语言学习者掌握目标语的隐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理解、使用和创造隐喻的能力,而且还能从长远的角度帮助他们习得目标语的隐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习得能力。“隐喻能力”理论的发展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本文首先从认知角度对隐喻的特点、机制、经验基础、分类和功能以及中英隐喻认知文化差异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从而为后文的隐喻能力研究以及隐喻能力与英语教学的关系的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本文还进一步对隐喻能力与语育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及与概念流利性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隐喻能力和英语水平成显著的正相关性。本文还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的培养策略。本文强调教师应从一词多义、阅读、写作和文化方面着手,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隐喻能力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隐喻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及输出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概念的流利运用程度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经典文学作品的复译现象极为普遍,这不仅表现在复译作品的数量上的增加,还表现在文学界和翻译界关注并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越来越多。然而,一个完整的涉及复译各个方面的理
说到郁金香大家首先想到的大多是荷兰,可是世界上最早种植郁金香的国家并不是荷兰,而是土耳其。土耳其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实现郁金香的商业种植,当地花商更将目光投向中国,将积极推广郁金香文化,实现花卉交流。  “郁金香是土耳其国花,而我的家族参与了国花回归土耳其的历程,”在科尼亚市郊的千亩郁金香花田里,65岁的花商阿里·耶特京自豪地说。  土耳其人种植郁金香的历史比荷兰人还要早。16世纪,荷兰商人从伊斯
有关于中美文化心理的研究很多,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专注于宗教、风俗习惯等领域.通过对比中美人名的特点来分析揭示中美不同的中美文化心理特征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