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鳜鱼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经济食用鱼类,并且主要是以养殖为主。但是,近十年来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对鳜鱼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以及产生了较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获得抗ISKNV病毒的方法,本实验室以宿主(鳜鱼)与病毒的基因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通过构建ISKNV感染鳜鱼的抑制性消减杂交cDNA的文库,成功发现并最终获得了鳜鱼caspase3基因的序列,本论文以此序列(caspase3)为出发点展开研究。
虽然通过序列比对,所获得的caspase3的基因序列与人的caspase3的基因序列相似度较大。但为了进一步验证鳜鱼caspase3基因同人类的caspase3基因一样,具有促凋亡的作用,本论文成功构建了pEGFP—Caspase3(鳜鱼)质粒,并转染到Hela细胞中表达,通过Hoechst/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发现转入并成功表达了caspasc3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凋亡现象发生。因此,验证了鳜鱼的caspase3同样具有促凋亡的作用。
进一步确证caspase3的促凋亡功能,本论文构建了pCDNA—Gui—Caspase3和pCDNA—Ren—Caspase3两个质粒,转染到hela细胞中,通过PI/Annexin V双染,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进一步证实了鳜鱼Caspase3的促凋亡作用。
通过对鳜鱼进行攻毒实验,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了caspase3的表达量确实是与ISKNV感染相关的。在感染最初的时候(0h—4d),头肾、后肾、脾和血中的caspase3的表达量都没有太大变化或是略有下降,而在感染中期的时候(4 d),头肾、后肾、脾和血中的caspase3的表达量都发生了显著的增加。到了感染的后期(10 d),caspase3在后肾和血液中的表达量依然比较高,而头肾和脾中,caspase3的表达量就与初始水平相差不多了。
为了进一步探究病毒与caspase3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就是在病毒的作用下,是抑制caspase3的表达还是促进caspase3的表达,实验用ISKNV感染鳜鱼Fry细胞,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Realtime—PCR),检测caspase3在感染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虽然caspase3的表达量变化的波动较大,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表达量是降低的,也就是说,病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aspase3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