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蓝旗“唐古特”是20世纪20年代迁居到内蒙古正蓝旗的土族人。他们来到正蓝旗的约90年里与正蓝旗的蒙古族共同居住在一起。他们在语言、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已与在青海时期发生改变,融入到当地蒙古人当中。他们如今在正蓝旗的身份已经相同于蒙古族。与此同时,他们还保留着一些土族文化成分,记忆着自我的土族身份,并在服饰、饮食、祭祀等方面依然保留着原有的与蒙古族有差异的传统土族文化。这些“唐古特”在经历迁居、生活的变迁后他们的文化以及民族认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或怎样保留着原有的文化及认同,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通过访问及问卷调查,对正蓝旗“唐古特”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了正蓝旗“唐古特”的文化与民族认同状况。 本文由序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 序论:论述本文的选题原因及意义、相关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对正蓝旗“唐古特”分布的地理位置、人口做了论述,从他们迁居到正蓝旗的过程、刚迁居到正蓝旗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现在的生产生活状况等方面入手做了详细地论述。 第二章:整体论述了正蓝旗“唐古特”的文化与现状。分别从婚姻、日常交往、居住环境及居住距离等方面探讨了正蓝旗“唐古特”与当地人蒙古人的关系。又从服饰、饮食、宗教与祭祀等方面论述了他们保留原有传统土族文化的状况。 第三章:从正蓝旗“唐古特”的自我认同和正蓝旗的其他民族对于他们的他者认同两方面探讨了正蓝旗“土族人”的认同情况。论述了正蓝旗“唐古特”从迁居到现在与青海故乡联系的状况。 结论:总结出了本文的结论。正蓝旗“唐古特”迁居到正蓝旗与当地蒙古人共同居住的近九十年里其文化与民族认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文化上发生了变迁,逐渐融入到了当地蒙古人的文化中。民族认同逐步地趋向蒙古族与土族的双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