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班化教学是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是在对传统班级教学制度的弊端的认识以及个性化教育需求的背景下而产生的新型班级授课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科学技术浪潮的冲击,小班化教学已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普及,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利发展之路。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优于普通大班的教育条件,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凸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但是,不同于欧美国家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所追求的小班化教学即精品化教育,相比较之下,我国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自然小班的出现,进行的小班教学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那么西部农村中小学目前进行的小班教学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小班教学的出路是什么,基于上述思考,文章依据“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思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西部农村中小学小班教学的现状、小班教学形成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来看,现阶段西部农村中小学虽然班额减少了,但不管是学校教学设施的配置,还是师资水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师生交往还是走传统教学的老路,缺乏小班化教学的先进理念,是形式小班。指出形式小班与小班化教学的区别,提出西部农村中小学小班教学的发展出路即走小班化教学之路。第二章:主要对小班化教学的历史背景、理论依据、欧美发达国家利地区的发展状况、小班化教学的优势等概况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主要分析西部农村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意义及在农村进行小班化教学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西部农村中小学班级人数普遍较少,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不利因素:在西部农村中小学进行小班化教学,还存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困难,硬件——教学设备设施落后,软件——教师教学素养与小班化教学不相适应。第四章:提出在西部农村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策略。主要有:各级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小班化教学水平,保证农村教育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西部农村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农村学生个性发展;西部农村教师应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确立“小班化”教学的组织形式,构建“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探究适宜“小班环境”的教学方法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转变理念,利用评价机制促进西部农村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希望通过对本课题的调查与研究,针对目前西部农村中小学小班教学的现状,提出小班形势下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策略,起望对小班化教学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操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成为真正推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