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从心理健康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学科教学改革。学习投入作为心理学视角下衡量学生学习表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故本研究将从学习投入角度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座位安排则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班级物理环境,因此探讨师生关系、座位安排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可以丰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为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了吕梁市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采用座位安排自编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对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和初中的初一至初三年级共37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投入的现状,并探究座位安排、师生关系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中小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师生关系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中小学生的学习投入在年级、是否担任班干部、家庭现住址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初中生的学习投入显著高于小学生。其中,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显著高于四年级,初一学生的学习投入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学生。班干部的学习投入显著高于非班干部。城镇学生的学习投入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小学生中,四、五、六年级的师生关系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级的得分最高。初中生中,初一学生的师生关系水平最高,在师生依恋性、师生亲密性和师生冲突性上得分最高。非独生子女师生关系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4、在学习投入总分及其各维度上,活动区学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公共区的学生。在师生依恋、师生亲密维度上,活动区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公共区学生。5、学习投入与座位区域存在显著正相关,活动区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较高。学习投入与师生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越好,学习投入越高。其中,师生依恋、师生亲密与学习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师生冲突、师生回避与学习投入存在显著负相关。5、师生关系的四个维度中,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在座位安排与学习投入之间的调节效应均不显著,只有师生回避性在座位安排与学习投入之间有显著的调节效应。具体表现为,在低师生回避组,座位安排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高师生回避组,座位安排对学习投入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研究表明,坐在活动区的学生,对学习更投入。比起不愿与老师沟通交往的学生,把愿意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安排坐在活动区的位置,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投入。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从多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