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不被发展的浪潮淘汰,也越来越多的通过业务转型、研发创新等方式来实现生存与发展。但也有一些企业抱着侥幸心理,投机取巧地进行财务造假,得到一袭华丽丽的“外衣”。通过本案例研究,基于所发现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导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分析和了解财务报告,使其能最大程度地识别出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有利于保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近年来,财务造假事件的频发,冲击了资本市场的稳定秩序和发展,也深深地打击着投资者的信心。如何通过案例研究总结经验,在今后将财务造假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对证券市场制度的完善、健康发展和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J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出发,归纳了国内外对财务造假问题研究的现状,以财务造假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及事件研究法,分析了J公司财务造假案例。首先,对J公司及行业进行了解,并对整个事件进行回顾,结合企业和行业特点,将“舞弊三角论”运用到财务造假原因的分析中,分别阐释J公司造假的借口、压力、机会。其次,对J公司采用的手段进行分析,包括虚构采购数据、虚构货币资金等。再次,从公司市场价值、形象信誉和公司股东三个角度,分析此次财务造假事件的影响,并运用会计知识对J公司财务造假年度的财务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同行业相对比。另外,将J公司与近年来一些财务造假案例的主要手段进行比较,之后利用财务数据对J公司的造假进行识别与确认,将奔福德定律应用于其中,并与已受到处罚的其他公司进行对比。最后,通过对J公司财务造假个案的研究分析,提出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应采取的防范措施。通过加强监管部门的立法与惩处,强化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模式转换,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人员素质建设等建议,来应对问题并得出结论。只有事前防患于未然地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事中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方案、事后严加惩治以警醒,才能减少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综合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安全性,营造出良好的投资氛围,为广大投资者创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