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AR)是治疗直肠癌的基本手术方式之一,可使患者免去造瘘的痛苦。在争取达到肿瘤根治的同时,良好的术后肛门直肠功能也成为临床医生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肛门直肠测压是对肛门直肠功能评估的常用方法,目前,应用肛门直肠测压对术后肛门直肠功能评价方面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但术前对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应用其量化指标对术后肛门直肠功能进行预测的研究较少,且目前临床尚无统一可靠的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前肛门直肠测压的量化指标对直肠癌低前切除术术后功能的预测是否有意义。
临床资料与方法:
应用荷兰MMS公司的GI高分辨率胃肠道功能检测仪对50位直肠癌患者(年龄范围44-80岁)术前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测,记录相关数据。于行直肠癌低前切除术术后12-16周,应用英国圣马克医院便失禁调查问卷[1],对患者进行随访评分并分组研究,得分范围为0-24分,分0-16分、17-24分两组,对实验结果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及配对四格表x2检验分析。
结果:
通过对最终的数据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及其他相关术前肛门直肠测压的指标却未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法找到检验指标的最佳临界点99.8mmHg,对根据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进行分组的结果与应用英国圣马克医院便失禁调查问卷评分分组结果进行配对四格表x2检验,结果显示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进行预测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6%。
结论:
对于欲行直肠癌低前切除术的患者来说,进行术前的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其肛管最大收缩压,对评估预测其术后肛门功能有一定价值,如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99.8mmHg,则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可能会较差,相反,如压力>=99.8mmHg,则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可能会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