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形象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大量深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笔者通过对大量理论文献与实践案例的探究发现:城市形象缺乏个性化追求,同质化现象严重;对于培养城市内在素养、构建基础理论框架模型的研究欠缺;对于中等、中小及小城市的城市形象研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缺乏的,且涉及到政府这一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城市作为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类资源的集结地,已成为经济与社会活动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与传播城市形象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鉴于此,本文选取安徽省芜湖市这一中小城市的城市形象为研究对象,对芜湖城市形象的定位、塑造与传播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对芜湖市乃至我国中小城市的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芜湖曾经一度给社会公众留下了糟糕的刻板印象:老城、小城、脏话、小市民气、小家子气、典型消费性城市、环境“脏、乱、差、堵”等。本文通过对芜湖在芜湖本地、安徽省其他城市以及外省城市市民中的城市形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芜湖城市曾经的这些“旧”形象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定位不明确、知名度弱、影响力小等问题,且这与芜湖市政府、市民以及媒体等均大有关系。为此,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角度,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芜湖城市形象进行定位,确定了芜湖整体城市形象—“世界灵秀之都”与次级城市形象—中国文化名城、凤凰美食之都、国际山水园林城市、皖江休闲之都、中国品牌城市,并分层实施塑造策略、保健因素整治策略、推广策略、整合传播策略;最后又针对大众传媒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提出要建立现代传播体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走进去”的组合、渐进、深入的手段,遵循内外联动的思路,借助“软实力+巧实力”发力,从而使城市形象的有利信息在社会公众中实现最大程度地有效覆盖与有效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