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i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4月29日以前,由于当时特殊的背景,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出现特有的股权分置现象,导致股权结构出现以下特征:股权结构以非流通股为主;股权流通性差;股权高度集中。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是影响公司治理的最根本因素,而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又对公司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产生重要影响。实施股权分置改革以后,其最直接的影响是股权结构发生变化,所以本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视角,从实证角度来考察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本研究分五部分,在对国内外学者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围绕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提出本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及可能的创新。  第二部分回顾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分为两类:股权流通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和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第三部分针对相关文献提出了股权流通性与公司绩效关系两个假设:流通股比例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假设以及流通股比例的变化量和公司绩效的关系假设;在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提出了一个假设: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假设。之后说明样本来源、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并在分析国内学者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本研究的模型。  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是本研究的主体和重点。本研究选取2002年以前上市同时在2005年12月31日之前进行股权改革的国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STATA9统计软件作为分析工具,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比股改前后公司绩效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是股改前后流通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不相关关系;股改后流通股比例的变化量在和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股改前不符合假设,而在股改后和公司绩效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  第五部分,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提高流通股比例;要根据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情况提出具体的股权改革改革方案;在保持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
其他文献
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规模扩大,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很快。尽管水泥产量快速增长,水泥行业的竞争同样激烈。由于水泥行业是传统行业,水泥产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旅游蓬勃兴起。大众阶层务实、便捷、舒适、经济、物有所值的住宿需要催生出新的酒店业态——经济型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评价体系”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课题之五。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科技评价是科学技术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科学技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
由于市场化、发展历史和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和运行一直比较薄弱。而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中,一直处于超常规的迅猛发展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的适应外部的环境变化,不断进行组织学习和创新。然而,目前的研究却忽略了高层领导者在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中的重要
商品住宅价格上涨问题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房价的上涨幅度已经大大超出经济总体增长水平。房价增长过快的趋势,不仅极大地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整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