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荧光碳点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点(Carbon dots,CDs)因其具有荧光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和尺寸小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荧光纳米材料领域中研究的热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CDs的制备研究成果显著,发射波长可覆盖可见光区,甚至近红外光区。CDs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传感器和成像标记等方面,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CDs的制备技术比较多样,但所制备的产物大多数发蓝光,而发射绿色~红色荧光的CDs相对较少。此外,当前大多数制备的长波长CDs还存在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QY)低以及纯化过程复杂等缺点。因此,开发高质量长波长CDs的新型制备方法,简化后期处理过程,扩展CDs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是CDs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了CDs的制备、合成机理、发光机制及其在生化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从而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以聚乙烯亚胺(PEI)和柠檬酸(CA)为原料,一步合成具有抗菌性能的蓝色荧光CDs;基于钝化剂和还原剂的协同效应制备水溶性绿色发光CDs;以苯胺类小分子物质为碳源,通过溶剂热法制备长波长CDs(黄色~红色)。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主要围绕CDs的合成、发光机制及其应用情况进行论述。目前,研究者们对CDs的研究十分广泛,发展了多种制备方法,发现了很多的合成原料,其产物的发射波长覆盖范围广(蓝色~红色区域)。此外,本章还对CDs在传感器、生物成像以及抗菌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第2章选用PEI和CA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水溶性蓝色荧光CDs,通过紫外可见吸收(UV-vis)光谱、荧光(PL)光谱、红外(IR)光谱、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以及Zeta电位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将所制备的CDs为抗菌材料,考察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第3章以抗坏血酸为碳源,PEI为钝化剂,CA为还原剂,基于钝化剂和还原剂的协同作用合成绿色荧光CDs。详细考察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投入量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所制备CDs荧光性质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荧光墨水中。此外还探讨了钝化剂与还原剂协同作用下绿色发光CDs的合成机理及发光机制,为CDs的合成及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第4章以苯胺类物质(邻苯二胺和1,2,4-三氨基苯胺)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合成黄色和红色发光CDs(Y-CDs和R-CDs)。系统讨论了合成条件(反应溶剂、反应原料、温度及时间等)对Y-CDs荧光性质的影响。采用UV-vis光谱、PL光谱、IR光谱、HR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Y-CDs和R-CDs进行表征,并进一步研究其合成机理和发光机制。通过研究发现,Y-CDs和R-CDs的荧光性能具有显著的差异,我们推测其原因可能与反应原料种类(取代基数目、取代位置等)、氮的存在形式及CDs的粒径等不同有关。该项工作有助于对以苯胺类物质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合成长波长的CDs的进一步研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CDs的合成及发光机制研究的进展。
其他文献
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是一种新型的γ-TiAl基结构材料,由于其密度小、比强度高以及其在高温下具有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航天航空发动机、军事等领域。有研究表明,首先
分形是非线性科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分支,本质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揭示了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它得以迅猛发展,并且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数
高铁铝土矿铝、铁的综合利用是当今关注的焦点,本文突破传统分步处理高铁铝土矿的模式,以淀粉作为还原剂,在一水硬铝石水热溶出的同时还原氧化铁,实现铝铁同步分离、回收的目
甲苯液相选择氧化制备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和苯甲酸苄酯高附加值产物,既能解决甲苯产能过剩的问题,又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针对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和苯甲酸苄酯控制合成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产品纯度问题,自主设计了一套甲苯液相反应系统,以光热协同催化反应釜作为反应器,采用优化合成的TiO_2基催化材料用作反应系统的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和氧气作为氧化剂的条件下实现了甲苯选择氧化制备苯甲醇、苯甲醛、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等科技的进步,TMT行业(泛指科技、传媒和通信行业)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活动也日益活跃。在此大背景下,TMT行业在并购市场中的表现更是引人瞩目,TMT类企业进行的并购交易数量在2014-2015年间急剧增长。理论上,企业进行并购是一个多方面博弈的过程,其中,并购模式的选择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重大。由于学术界针对TMT行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类研
行人重识别是智能视频监控的重要环节,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对非重叠视角的行人图像进行匹配。本文以深度学习为基础,重点研究并解决视角和姿态的复杂变化所引起的人体部位不易对齐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局部对齐网络模型。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一种表观与姿态协同描述的行人局部对齐网络模型(Appearance and Pose-C
重金属可长期存在于环境水体中,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纳米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为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提供了巨大契机,其中树脂载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因具有机械强度高、在水处理过程中不发生团聚、材料使用后易回收等优异性能而备受青睐。但是,一些树脂载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低,因此对这些材料进行功能化修饰,强化其重金属吸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树脂载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去除水中污染物过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正常生活。一方面,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一氧化氮(NO)等气体污染物对人体呼吸道等器官危害巨大;另一方面,各类制造业所排放的染色废水中的染料及其降解产物具有毒性和生物富集性,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此外,被污染的环境中还存在大量的有害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利用太阳能进行深度污染治理,在空气净
若在分析过程中省略较为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实现“取样、测样”一体化,则可提高样品的检测效率。现有检测手段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以下简称SERS,作为分析手段具有实时检测、快速检测、无损检测等优点,可应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本文通过控制、优化实验条件,制备新型“取样、测样”一体化针灸针微针,并将其作为SER
探测位于大气中不同高度的云对卫星遥感的应用非常有意义。依赖不同遥感数据的云检测系统各有优劣,比如基于可见光数据的算法虽然有较高的云检测精度,但难以检测到薄云以及夜空中的云。而基于红外数据的算法虽对云有较高的敏感度,但由于其易受背景场和解析度的影响导致利用红外数据进行云检测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依托美国Suomi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上(SNPP)搭载的交叉轨道红外探测器(CrIS)和可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