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影是中华民族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随着经济新常态和科技化的发展,皮影面临着诸多考验与传承危机。而学校教育不仅具有传播理论文化知识的责任,也负有将我国民间瑰宝传承与发展的责任。美术课程的学习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逐步养成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不可否认,课程建设目前面临很多问题,课程资源即是问题之一。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倡充分利用地方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而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充分运用地方民间美术进行美术教学的倡导由来已久。济南皮影戏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有助于培养小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基于济南皮影艺术的综合艺术特性,小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皮影艺术的魅力、动手制作皮影并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与提升其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经由对济南皮影艺术的赏析,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开阔其视野,让学生受到文明礼仪、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教育;通过编制皮影小故事,可以提高想象力、语言组织、表达、写作等方面的能力等;将皮影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在学生亲手制作皮影与亲身体验皮影表演过程中,有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既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培养手工、编剧、唱歌、表演等方面的技能,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因此,济南皮影戏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学校的艺术氛围、创建和谐校园文化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今天,与诸多民间艺术的命运一样,在现代化潮流与视觉文化语境下,这种艺术形式也面临着传人不足、技艺面临失传的低迷状态,其传承与发展令人堪忧。如何传承乃至挽救古老的济南皮影艺术,已成为当下亟需关注的问题。这种行为绝非个人所能,而应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合力,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因此,笔者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济南历城六中小学六年级为例,探究小学皮影艺术特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论文研究框架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动因、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第一章对济南皮影艺术进行简述以及对皮影课程进入课堂的可行性进行论述,主要阐述了济南皮影艺术的风格特点、制作工艺、表演过程以及济南皮影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第二章探讨了皮影艺术进入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分别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教学方式的选择策略、课外学习组织形式的选择方法、评价方式的选择策略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皮影艺术教学的课程方案设计,包括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以及皮影艺术的教学设计。第四章为教学实践,即济南历城六中小学六年级皮影戏教学课堂演练。在这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分别从济南皮影艺术赏析、皮影小故事、巧手制皮影、有趣的皮影表演四个环节进行了实践教学探索。最后一部分是对课程教学的教学评价及反思,就教学评价而言,主要从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着手,主要表现为运用多主体评价,采用质性评价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