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纪录片历史影像再现方法研究——以《柯麟医生》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献类纪录片是在真实的历史事实基础上进行艺术再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编码的纪录片。文献类纪录片具有真实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等特点。真实性是文献类纪录片的首要原则。文献类纪录片是对历史的纪录,是展现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价值的历史艺术样式,因此,在创作素材的选择上应该保证传递历史人文精神的使命。另外,文献类纪录片通过历史影像的再现让观众获得更多的历史记忆和对历史的思考,起到知识传递作用。透过影像素材让观众获得更多的艺术审美,因此,创作者对历史影像再现的构思也逐渐形象化、艺术化,纪录片中社会价值观以及人文情怀素养的塑造更具有活力。在历史影像缺少的困境下,文献类纪录片为了更好地挖掘历史,纪录时代发展历程,就迫切需要历史影像再现的艺术手法。历史影像再现的艺术手法具有较大的留存价值,能够对历史重大的具有人文情怀的史实进行保存,以便更好地传递人文情怀和史学资料。在文献类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更应考虑如何将历史细节细致入微地展示出来,历史影像再现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以《柯麟医生》为例探讨了历史影像再现的方法和作用,并对未来文献纪录片的创作的提出几点思考。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整篇论文应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文本分析法等进行研究写作。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文献类纪录片历史影像再现的“创造性”与纪录片“真实性”的关系问题。真实性与艺术创造性在学术界一直是一个“矛盾”的辩题。首先,分析历史文献类及片中的虚拟与真实的辩证关系,从人物主体真实、人物事迹真实、对美学追求的真实、受众感受的真实四个方面论述真实性,进而强调纪录片首要原则是真实性,历史影像再现的创作方法是对真实性的艺术补充。  第二部分探讨文献类纪录片历史影像再现的表现形式。从搬演、影视虚拟技术、构建第二现场、视听手段和多元化叙事手段等层面,分析历史影像再现的具体方法。  第三部分论述历史影像再现的艺术效果,包括精神意蕴的延续、叙事断点的消融以及叙事结构的整合等。  本文通过对文献类纪录片的历史影像再现的表现方式和作用的分析,希望能为文献类纪录片的创作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以贝歇夫妇为创始人,由其众多学生发展起来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对当代摄影的影响不可估量。杜塞尔多夫学派兴起子20世纪80年代,他们在促使摄影与艺术交叉综合的过程中做出了很
期刊
艺术作为一种外在的知觉刺激,对我们内心情绪上的波动和内心情感的触动,都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命里时刻唤醒着、影响着、支配着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