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塞尔多夫学派及其影响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sh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贝歇夫妇为创始人,由其众多学生发展起来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对当代摄影的影响不可估量。杜塞尔多夫学派兴起子20世纪80年代,他们在促使摄影与艺术交叉综合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本论文的第一章,文章主要对杜塞尔多夫学派的教父教母贝歇夫妇做了系统的介绍,然后引出由他们一手炮制的杜塞尔多夫学派。任何艺术流派的兴起,背后都必然有着深刻的时代因素和文化背景,杜塞尔多夫学派之所以能在当代艺术领域获得成功,与艺术观念的变化和摄影市场崛起有很大的关系。在论文第三章,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影像创作特点。首先是典型的大画幅特征,其次是体现冷美学的疏离视点,然后是社会性议题的长期研究和虚构创造真实,“客观表象”下的艺术内涵。  在论文的第四章,文章探讨了杜塞尔多夫学派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方式上,还表现在艺术市场的火爆程度上。最后的结语部分,在肯定了杜塞尔多夫学派成就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和追究的地方。
其他文献
期刊
“骨法用笔”典出南齐谢赫的画论要著《古画品录》,为其所提“六法”之一。作为对“六法”核心之“气韵生动”的展开,“骨法用笔”有着艺术创作方法论般指导意义与重要地位。而
观世间诸域各族艺术门类与画材之变迁,或有中国水墨画专注于水、墨,而微效之领悟与传达。  本文欲以水性墨性之见识与思维,而达画之本。以水墨艺术观而赋诸多艺术之形态,以形成
陵墓石刻是逝者精神的物质形态,是亡者对于世界的热爱和对世人美好生活的祈福。这是一曲不灭的赞歌,一首永恒的史诗。  陵墓石刻是我国民间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民间
魏碑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书体,它主要以石刻的形式流传后世,其中主要以摩崖、墓志、碑碣和造像记等为大宗。由于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政权实力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