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与恩典——奥古斯丁神哲学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奥古斯丁的神学体系中,他把罪恶的原因归于个人自由意志的意愿性,把个人是否得救归于上帝的恩典。自由意志作为自我的标志,它体现了个人的主体性方面——判断、推理等;恩典则是上帝白白赐予的,主权在上帝的手中,个人面对它只能够凭信心来接受。我们看到,在自由意志的意愿性与恩典的关系当中,却是明显对立的,意愿要求个人拥有判断权,恩典则需要个人放弃判断权。然而,这两者的对立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体系中又不能取消一方而保留另外一方。或者说,奥古斯丁就是在这一张力中去形成他独特的神学体系的。对于把握奥古斯丁的思想来说,处理好意愿与恩典这一张力关系尤为重要。由此本文分三部分,拟就以意愿与恩典为线索,梳理奥古斯丁的思想在这一张力中是如何转变的。   第一部分是“罪恶学说”,主要介绍奥古斯丁是如何为“罪恶”找到依据的,并证明上帝不是罪恶的原因,个人意志的自由选择得为自己的罪承担责任。在这部分,以《论自由意志》为基础,详细介绍奥古斯丁对罪恶的探讨;以《论灵魂及其起源》为基础,介绍奥古斯丁对原罪问题的探讨。   第二部分是“救赎学说”,主要介绍奥古斯丁在与他人的争论中,形成自己完全的恩典理论的。在这部分,以《本性与恩典》为基础,介绍奥古斯丁与佩拉纠的争论,维护了基督的恩典;以《论圣徒的预定》为基础,讨论奥古斯丁是如何走向完全的恩典的。   第三部分是“恩典之信仰与意愿之罪恶”,主要介绍奥古斯丁在上帝的恩典与个人的意志之间所展现出来的张力,并证明这两种思想是完全不相容的。当奥古斯丁走向预定论时,恰恰也是他在维护上帝的恩典上达到的成熟。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西方诠释学在我国的传播,中国经典诠释学研究正日益成为中国哲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热点。但随着西方诠释学的本土化,中国经典诠释学中的一些概念被模糊、滥用的现象
交往理论是雅斯贝尔斯生存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生存交往视为人的真正交往,认为交往有其特殊的目的,强调正常交往需要具备主体性、语言、爱等主要条件,并指出技术时代对
随着国际化的社会的出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经济提高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技术发展问题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
重视亲情,这是中华民族几千来的传统美德。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高科技也不断涌现。但是,伴随经济、科技一起发展的是思想不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