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铎是明代著名的曲家,他的《草堂余意》是明代词坛的一颗明珠,共147首词,是追和《草堂诗余》中的词作而成的词集。这本词集既存在优处,但也有局限性,本文恰是从客观的角度剖析这本曲家词作。第一章从社会背景和陈铎个人定位入手,梳理出《草堂余意》创作的背景。在思想动荡和文学复古的明代中前期,陈铎的创作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陈铎是散曲史上的地标式人物,以曲家身份创作词更有利于对词曲互动关系的探讨。第二章确定《草堂诗余》所追和版本是洪武本《草堂诗余》,对二者进行体例的比对,并对未选词进行定量分析,列举出所反映的现象,可以得出,陈铎在选择追和词的时候是有选择性和侧重点的。他更倾向于与自己风格相近的以及具有生活情怀的词作。第三章总结《草堂余意》的词学观念,通过上一章陈铎追和词现象的梳理可以看出陈铎的词大多以娱宾遣兴为主,正因内容如此,风格也是主情近俗的,所抒发的大多是个人之情,同时,作为曲家,词的作品也有词曲相通的倾向。整体的词学观表现为词是小道。第四章探讨《草堂余意》的应和技巧,在锤炼字句、意象的运用方面有优长,同时也具有个性化的创作风格,重视鸣个人之情,语意率性。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过于直白地表露情感,词中缺乏词境和思力,乐谱的失传也使词缺失音韵节奏。此外,词发展到明代,题材开拓范围简单而单调,陈铎也不能逃离此俗套,词所表现的视域狭窄,审美趣味单一。陈铎虽出身武弁世家,但为人风流倜傥,贯通经、史、子、传,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可称得上是词曲兼善的大家,其《草堂余意》的出现也促进了《草堂诗余》的传播和发展,而《草堂诗余》是明代最流行的词选,陈铎的《草堂余意》也算是明词史上的一颗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