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伴随着哲学上的空间转向,空间的重要意义得到重申。在这种情形下,更有多位学者论述了空间与后现代的关系。在后现代情境中,后现代社会不同范畴的空间,深刻影响了我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伴随着哲学上的空间转向,空间的重要意义得到重申。在这种情形下,更有多位学者论述了空间与后现代的关系。在后现代情境中,后现代社会不同范畴的空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甚至牵动了我们对空间的再造与再现。这种处于后现代空间中的经验,必然也会影响诗歌写作,在其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因而,本文选择以空间为进路,讨论当代诗歌在后现代空间下所发的生裂变。当代诗歌所特有的形式从何而来?当代的诗歌究竟与前一时期的诗歌写作有何不同?当代诗歌的“后现代”究竟“后”在哪里?本文援引西方学者的后现代空间研究,结合雷蒙·威廉斯的感觉结构,在具体分析当代诗歌文本中,探求两岸当代诗歌之变异。导论部分对空间运用于文学研究的具体状况做了梳理和介绍,指出了后现代与空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从空间角度解读两岸当代诗歌的后现代性之合理性与必要性。在此也对论文中出现的几个概念:后现代空间、当代诗歌、后现代性与感觉结构做了界定与定义,在此基础上辨析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一章探究后现代空间平面化的特点下所产生的两岸当代诗歌书写变异:从对“瞬间”的关注到对“当下”的描摹;从“漫游者”形象的塑造到主体的分裂;从乌托邦的建构到乌托邦的拆解和对异质空间的书写。第二章论述了后现代全球化的空间逻辑,指出两岸当代诗歌书写已由城乡的对立过渡到了“本土”与“全球”的辩证,而全球同质化对“地方感”的侵蚀,又使得诗人在“无地方感”中不断书写地方、建构地方的特殊性。第三章从后现代空间的虚拟性特征入手,以赛博空间为例探究其对人时空观念的重塑,指出两岸当代诗歌已开始展开对虚拟空间的探索和练习,并由此带来诗歌写作中现实与虚幻的交融辩证、狂欢化倾向和超文本创作。结语部分对当代诗歌的后现代性特征进行总结,对空间之于当代诗歌的研究做出反思,并对当代诗歌在后现代情境中之去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其他文献
本论文基于前人研究的现有成果,从句法、语义两个角度,对英汉名名结构的异同进行对比,设计调查问卷,考察英语母语者对汉语NN结构的习得情况,具体分析性别、水平差异等因素的
话题(topic),又称主题,是现代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近几年来,也出现了汉语话题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应用的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跟英语等主语优先的语言相比,汉语是话
数学是怎么存在的呢?自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数学“名”与“实”存在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从争论中我们发觉数学并非只研究那些来源于生活的东西,也研究那些来源于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每一正常的个体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种智能,每一个体的差异在于所拥有某种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基于此理论,职业学校应建立与学生个体智能状况相适应的课
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 based learning,TBL)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适应医疗救治中多科协作的需要。另外,TBL是
在中国的教育史和文化史上,教会大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不容忽视。虽然这13所新教大学和3所天主教大学已经沉淀为辉煌的历史,但是它们在办学经验、社会影响、学科发展、文学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表达谱的变化,建立胰腺导管腺癌组织
目前针对晚期胃癌的化疗方案不断涌现,但晚期胃癌患者预后仍然较差,分子靶向治疗是除化疗之外治疗晚期胃癌的又一重要方向。针对诸多影响胃癌发生发展的靶点如表皮生长因子受
目的:对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证用药经验进行研究,为中医药对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辨证施治依据及用药经验。方法:收集317例谢晶日教授门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
隋唐五代谚语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它句式简短有韵、朗朗上口,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隋唐五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折射出该时期各阶层人民的价值追求。在哲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