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养老金收取和支付的实证分析。基本养老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它的改革和完善是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基金收支不平衡,导致基本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不仅增加了在职职工缴费的负担,也使得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质量下降。因此,论文主要从养老金支付方式、收支平衡和替代率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本文首先讨论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包括筹资模式和给付模式,并指出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其次重点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基本养老金制度缴费和支付方式,并对1997年和2005年关于养老金制度改革新旧政策的比较,通过比较并结合数据分析新旧政策实施后我国养老金的现状;最后本文以江苏省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对“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支付方式的合理性、收支平衡和替代率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并比较收入水平不同的两类人的差异。实证过程均以实际数据进行模拟,个人账户利率是基于Vasicek模型的随机利率,在利率随机的假设下求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额,对于“新人”,由于他们还在工作期间,本文借鉴了美国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增长关系和国内学者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运用了线性分段处理方式预测“新人”未来工资增长率变化。收支平衡方面,运用精算学中的生存概率,将个人退休后享受的所有养老金贴现到退休当初,并与工作期间总的缴费额进行比较,分析“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收支平衡性,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和设定,得出“中人”的总支付大于总缴费,“新人”的总支付小于总缴费,未来退休时,他们缴纳的养老金已经贬值,养老金收支不平衡;替代率方面,替代率普遍偏低,说明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对退休前生活水平的替代程度不高。在以上的实证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建议,养老金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使得支付方式、收支平衡和替代率三个指标达到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