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巴尔的“完人”与尼采的“超人”之比较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人”为切入点对东西方两位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对比,深入分析其思想根源以及哲学内涵的不同点与相同之处。“完人”思想是伊克巴尔“自我”哲学的升华,是“自我”发展的最终目标。伊克巴尔的“完人”思想源自伊斯兰传统中的相关概念以及对伊本·阿拉比“完人”概念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深受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尤其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尼采的“超人”哲学的主题是人,关注人的生命本能与意志自由,他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观念,对“人”重新进行了定位,“超人”是人类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是对人的超越。   伊克巴尔的“完人”与尼采的“超人”的主题都是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进行了阐释,二者的联系在于同处于“现代性”的背景下,突出人的主体性、高扬人的自由,对人的现实生存处境给予关注,“完人”与“超人”都是一种理想的人,尼采与伊克巴尔在表达方式上具有独特性。从尼采“精神的三种变形”与伊克巴尔培育“完人”的三个阶段以及二者对柏拉图批判中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关性。   伊克巴尔的“完人”与尼采的“超人”的区别在于概念术语以及实现途径上的差异,伊克巴尔的“完人”思想是伊克巴尔宗教哲学的一部分,而尼采则具有反宗教的立场,同时,二者作为人类的一种救赎方式,伊克巴尔更侧重于个人自身的内省,而尼采的“超人”则是一种外在的超越。
其他文献
休谟是经验论哲学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其哲学标志着经验论的终结。他通过对人们理智能力的考察,指出人类的认识必须以经验为基础,知识和科学不能超出经验的范围。休谟将知识分为两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不仅在传统的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而且在科学知识增长问题上更是独树一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与众不同的科学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