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异形恋母情结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j3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洛伊德认为恋母综合征是每一个孩子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只有顺利的通过这一阶段,孩子才能长大为成人。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明威的家庭环境及弗洛伊德的恋母综合征理论,为下面系统阐述海明威特有的畸形的“恋母综合征”打下基础。海明威作品中对宗教及对权威的反抗比比皆是,而在海明威的家庭中其母亲正是他所要反抗的权威,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海明威是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对母亲的反抗转变为作品中对宗教对权威的反抗。兄妹恋是弗洛伊德恋母综合征中特有的一环,而海明威也恰恰经历了这一阶段,本文第三部分介绍了兄妹恋在海明威作品中的具体反映。有人说,死亡是海明威作品中的唯一主题,而这个唯一主题其实也正源于他的家庭背景,因为海明威一直认为他的母亲逼死了他的父亲。本文第四部分介绍了海明威对婚姻的悲观看法,以及其如何将父亲的死表现为作品中主人公失去男子汉气概后面对妻子强权时的悲壮死亡。《午后之死》中,海明威说道,所有的故事都将以死亡结束。而本文最后一部分则结合海明威的父亲及其个人的生活,介绍了海明威在作品中从性欲及孩子两个角度对男子气概与死亡进行的思考。总而言之,异形恋母征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有着清晰完整的体现。
其他文献
许多年以来,人们对于阅读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是,怎样阅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专家学者的看法还不统一。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自下而上”
Moment in Peking由中西方文化大师林语堂写就,其中包含的诸多中国文化因素,实为林语堂在创作之时由中文译入英文的,因此将原著译回中文的过程实质上是回译的工作。而由于回译过
焦虑是变态情绪之一,是一个人对任何被认为对自己自尊心具有潜在威胁的情景产生的一种恐惧反应倾向。它通常表现为,当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在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时所产生的消
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于1931年3月在纽约出版后,当年就销售了180万册,第二年荣获普利策奖。1938年,赛珍珠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登上文学生涯的顶峰。该成就很大一部分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