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当代社会赋予教师多重的角色,诸如“园丁”、“慈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亲切的称呼,这些都是对教师伟大贡献的一种肯定。人们在关注教师职业光环的同时却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对学生品质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体育教师健壮的体魄常被误认为是健康的群体,其实体育教师职业是心理压力最重的职业之一,对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自编)对吉林省长春、吉林、通化、辽源、四平、白城、延吉七个城市和农村共512名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吉林省城市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低于国内普通人群,强迫症检出率为29.7%;城市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整体水平高于农村体育教师,城市体育教师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是强迫症和躯体化,农村体育教师主要问题是敌对和抑郁因子;不同群体的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不相同,26~35岁城、农村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大专学历教师中,城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农村教师,在强迫症、焦虑、恐怖和抑郁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抑郁因子差异十分显著。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吉林省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低于国内普通人群;(2)吉林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整体水平高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3)城市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排序依次是:学校因素、个人发展因素、学生因素。农村体育教师影响因素依次是:学校因素、学生因素、个人发展因素。本文对吉林省城市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科学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2)完善教师评价和管理体系,为体育教师创造平等、民主的工作环境;(3)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身修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