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向收购上市已经有很长历史,是公司股票上市的重要途径。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国内乃至全球股票市值的大幅缩水,股票市场的泡沫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从而出现了大批低市值的上市公司,成为许多欲间接上市的公司的目标“壳”资源。而刚度过金融危机的企业也亟需上市来谋求恢复和发展,双方一拍即合,上市公司的反向并购热情高涨。然而,这些企业的间接上市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是否后续发展良好、反向收购是否确实是企业上市发展的捷径这一问题仍需考证。频繁的反向收购上市现象不仅提供了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必要,还为此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反向收购上市的动因与绩效的现有相关研究,介绍与分析了企业反向收购上市的动因、模式与风险,并简要介绍了企业并购重组基本理论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相关的理论模型;而后针对2009-2011年三年间A股主板市场的44家典型的反向收购上市公司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中长期绩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得出了2009-2011年间我国A股市场反向收购绩效的结论。之后通过详细类比与分析得出这些并购企业的绩效与反向收购上市时间、地域分布与行业分布情况之间的关系。此后,为了验证这一分析判断,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企业反向收购上市绩效的因素,本文对于反向收购上市后三年的平均绩效与“壳”公司(被收购前一年)的资产规模、营业收入水平、利润水平、以及反向收购是否为跨行业与跨地区并购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我国A股主板市场上市公司反向收购绩效的因素,并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企业反向收购上市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