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301L-MT材料及车辆端部结构冲击失效行为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awxsecd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全面分析碰撞时地铁车辆端部材料开裂、结构的局部屈曲和失稳变形等现象,提高车辆碰撞的仿真精度,以不锈钢地铁车体常用材料SUS301L-MT以及端部结构为研究对象,从材料和结构两个层面,将试验与仿真相结合,对其冲击失效行为展开研究分析。首先,开展了SUS301L-MT不锈钢的准静态断裂试验,获得了不同应力下状态下的断裂应变,分析了应力三轴度对其断裂应变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对比了VM失效模型和GISSMO模型两种失效模型对此种材料的适用性;分析了单元尺寸对GISSMO模型参数的影响,并通过薄壁圆管压溃试验,验证了失效参数及单元尺寸修正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对于SUS301L-MT不锈钢材料,应力三轴度对断裂应变影响显著,各应力状态下的断裂应变最大相差51.10%;断裂应变随着单元尺寸增加整体趋势呈负指数幂变化降低,而应力减弱系数呈线性增长。然后,针对SUS301L-MT不锈钢温升软化特性,进行了关于温度项的动态本构模型修正;开展了动态拉伸断裂试验,获得了该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断裂应变,将GISSMO模型扩展成了动态失效模型。结果表明:SUS30L-MT不锈钢呈现应变率强化效应,同时存在屈服滞后现象;关于温度项修正Johnson-Cook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其随着塑性应变增大而逐步软化这一特征;在动态加载下,材料的断裂应变低于准静态,但随着应变率的提高,其断裂应变有所增加。最后,开展了不同速度下基于失效模型的端部结构垂向偏置碰撞冲击分析,对于碰撞冲击中主动车的端部屈曲失效问题做出了结构优化改进,研究了碰撞冲击中端部的力流分配情况以及纵向支撑梁的冲击特性。结果表明:相比VM模型,GISSMO模型更能准确描述端部结构的碰撞冲击失效行为。通过增加垂向抗弯刚度和设置诱导槽可有效降低爬车风险,其中诱导槽与材料特性相结合,随着速度越高,纵向支撑梁初始峰值力呈下降趋势;在碰撞冲击过程中,纵向力主要承载对象由纵向支撑梁为转化为侧边梁。通过上述3方面的研究,获得了SUS301L-MT材料动态本构模型、动态失效模型和车体端部结构冲击特性及失效行为,为进一步提高列车碰撞过程中结构失效仿真精度以及车体耐撞性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保持冬季室内温度的稳定舒适非常重要。而集中供热系统作为现代城市公共事业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够在冬季寒冷气候下为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品质热源,改善人民生活,并且环保安全,价廉方便,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换热站作为连接热源厂热水和热用户暖气片等室内供热设施的中间节点,能够把热源厂的初始水温进行升降调控成合适温度后送给热用户。所以在不同的天
对地铁车辆而言,直线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而采用传统转向架已不能满足进一步提高车辆动力学性能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及降低轮轨磨耗,研究一种既能保证直线稳定性,又能改善曲线通过性的径向转向架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对主动径向转向架开展控制策略及动力学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比分析了传统、自导向和迫导向三种常规转向架的导向机理,并研究了其线路适应性。结果表明:自导向转向架
近年来随着地铁运营公司行车密度及车辆运量的提高,超负荷运转已成为常态,更容易出现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磨耗等轮轨短波不平顺,其导致的高频激励极易引发转向架系统共振疲劳。针对地铁构架及其附属部件失效案例,本文基于地铁车辆结构动力学方法对构架开展振动疲劳研究,具有一定的设计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主要工作如下:(1)深入探讨了地铁转向架设计标准载荷与车辆服役载荷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现有标准针对转向架构架
隧道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地下水系统和岩溶发育的形态。随着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地学领域的应用,和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使得区域夷平面的分析研究成为可能。青藏高原阶段性的隆升形成多级夷平面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本文基于GIS软件平台,利用DEM数据(SRTM3)对昌都地块中段及其邻区的起伏度、最大高程等地貌参数进行提取分析,将研究区划分出三级夷平面和三个构造地貌大区。同
地铁列车因其方便快捷、承载大等优点,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首选工具。然而,地铁列车运营事故屡见不鲜,其中由于车钩缓冲装置引起的列车脱轨事故不容小觑。因此本文以地铁列车的车钩缓冲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详细的有限元模型,准确模拟了其轴向特性和运动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编组列车碰撞有限元模型,深入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车钩缓冲装置的碰撞特性及其对列车脱轨行为的影响,对进一步分析钩缓装置在碰撞过程中的作用特性
新媒体交互的介入能使自然博物馆展陈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展示趣味性,更好满足观众观展和学习需求,对国内自然博物馆展品展示和公众教育起到积极作用。文章通过总结国内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运用新媒体交互技术的发展优势,指出新媒体交互在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应用的方向和设计方法。
深埋长大隧道工程中,高地温热害问题是该类隧道工程中常面临的一种地质问题,隧道高地温会导致工程中出现质量、进度、安全等问题。所以有必要对隧道区域内温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预测区域内的高温热害区段与热害程度,为隧道工程实际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本文以鲁朗隧址区的温度场及地温分布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基于鲁朗隧道现场勘察资料,结合Landsat-8遥感影像,反演隧
近年来隧道火灾不断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这一问题大量学者开展了隧道火灾实验来研究火灾机理。开展隧道火灾实验时,由于全尺寸实验成本过高,许多学者采用了缩尺隧道实验。然而,对于隧道火灾领域,缩尺隧道实验使用的相似原理,并没有经过系统的验证,本文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系统性验证相似原理在缩尺隧道火灾中的适用性。本文实验建立了1:10的缩尺隧道(L)以及1:20的缩尺隧道(S),开展了对应全尺5、
社交网络异常结点检测是将社交网络抽象为图结构后检测其中异常结点。社交网络中的异常结点可能包含欺诈和虚假等有害信息,对社交网络的正常用户和平台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检测这类异常结点对社交网络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近来在图领域表现优异的图神经网络在社交网络异常结点检测任务上的应用。在实际检测任务中重要面临两个挑战:(1)社交网络规模通常较大,普通的图神经网络难以直接训练,需要考虑计算效率的问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磁波已经成为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然而,电波在对流层传播时易受到高山丘陵、地表建筑物、粗糙海面以及复杂气象环境等影响,传播特性将发生显著变化,影响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性能。因此,结合地理信息对复杂环境下的电磁态势进行分析预测,在雷达远距离目标探测、识别跟踪、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构建更加完善的无线电环境地图等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