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适宜技术干预中风病恢复期(风痰瘀阻型)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定量评价和基于医生、患者评价的评价方法,观察社区康复适宜技术对中风病恢复期(风痰瘀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的影响,分析社区医师对中风病社区康复方案的可接受度、患者的满意度,初步评价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为中风病康复适宜技术在社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中风病恢复期(风痰瘀阻型)患者60例,按照对照随机数字表以1:1的比例分为社区康复适宜技术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或自行运动康复,治疗组接受正规康复指导,使用社区康复适宜技术治疗,两组共观察8周。在第0、8周对中医证候积分表、NIHSS评分表进行计分、比较,在适宜技术应用一段时间后对技术使用者(社区医师,包括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在治疗结束后对技术接受者(治疗组患者)同样进行调查分析,得到该技术的有效性、简便性、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结果:1、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3.3%,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疗效经Ridit等级资料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康复适宜技术干预中风病恢复期(风痰瘀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在改善中风病恢复期(风痰瘀阻型)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方面均有效,且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适宜技术应用一段时间后,对技术使用者(社区医师,包括护士)进行问卷调查,76%的被调查者认为该技术很容易或较容易操作,全部被调查者认为该技术对设备的要求很低或较低,说明社区康复适宜技术能够较好的被社区医师所接受,较容易掌握,并且可以在设备条件较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大范围推广应用;4、治疗结束后,对技术接受者(治疗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87%的患者认为该技术很有效或有效,83%的患者对该技术非常满意或满意,说明社区康复适宜技术在中风病恢复期康复方面可带来积极效果,能够较好的被患者接受,适合大范围推广。结论:社区康复适宜技术能明显减少中风病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治疗中风病恢复期(风痰瘀阻型)有效,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社区康复适宜技术操作简便,对设备要求低,有效性较高,易于被医生和患者接受,治疗满意度较高,说明康复适宜技术干预风痰瘀阻型中风疗效显著,且适合在社区推广。
其他文献
<正>"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思考,也是对外拓展发展空间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构建起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成为我国开放发展和对外合作的新亮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肺病科肺心病住院患者在肺心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前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成药费、草药费、西药费、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等进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然而中小企业贷款难、直接融资难的现状与其对社会的贡献极不相称。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接驳公交是多模式交通的一种尝试与探索,它能有效弥补轨道交通及骨干公交线路不能提供"门到门"服务的缺陷,从而提高轨道交通及骨干公交线路的服务品质,增强公共交通的竞争力
从设计、数学建模、仿真等方面研究了微电网仿真与实验系统,在微电网模型基础上,采用美国西部联合电网(Western Systems Coordinating Council,WSCC)3机9节点系统作为标准输
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塑造了一个情感压抑的怪物形象。因外貌丑陋无法获得社会认可从而备受身份缺失的困扰,怪物的身份缺失折射出社会等级制度与原始情感需求之
创新型企业是国家技术创新引导工程的重要载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然而,创新型企业经营过程面对各类风险,其对创新型企业建设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
<正>基于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和封装规范系统研究是由国家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牵头,联合长春市档案局(馆)、吉林省平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长春国基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
我国企业家因不堪心理重负而自杀或因心理压力拖垮身体的现象,近年来也日趋严重,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企业家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他们自然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优秀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探寻出一条适合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