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肺病科肺心病住院患者在肺心病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前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成药费、草药费、西药费、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取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比率、pro-BNP等理化指标的改善情况,对肺心病中医临床路径进行卫生经济学及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为其进一步优化及推广应用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入住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及肺病科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即非路径组,共收集病例62例。选取2014年4月-2014年12月入住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及肺病科并进入路径的肺心病患者为路径组,共收集病例62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非路径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追溯我院心病科及肺病科实施临床路径前肺心病住院患者,收集临床数据及病历资料。路径组中医治疗方案按照肺心病中医临床路径要求实行。以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成药费、草药费、西药费、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中性粒细胞比率、pro-BNP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肺心病中医临床路径于我院临床推广应用后,肺心病患者住院天数减少(P=0.019<0.05);住院费用下降(P=0.035<0.05)。费用构成中,中成药费无明显变化(P=0.454>0.05);草药的应用明显增加(P=0.005<0.05);而患者西药费明显下降(P=0.000<0.05),由此带来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P=0.031<0.05)及中医临床疗效(P=0.005<0.05)改善明显。在西医临床指标方面,中性粒细胞比率的改善较非路径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34>0.05),而pro-BNP则有较好改善(P=0.041<0.05)。结论:1肺心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缩短患者住院天数并减少住院费用,凸显出本路径具有较好的卫生经济学意义;2肺心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住院患者治疗中的中医参与程度,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及优势;3肺心病中医临床路径组的大多数疗效指标均优于非路径组,中西医临床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