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生态平衡视角下的中国文化专有项翻译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_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几十年,翻译理论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伴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学者开始注重将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许建忠教授提出了“翻译生态学”,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并解释各种翻译现象。   翻译文化转向的提出使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重心转向翻译中的文化成分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从语言学和文化视角出发。基于此本文试图以许建忠的翻译生态学为基础来研究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并且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提出有效的翻译策略。   本文认为,全球是最大的一个翻译生态系统,并且假设将它划分为三块:中国、西方国家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他们各自是一个独立的翻译生态系统,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了保持全球的翻译生态系统平衡,这些子翻译生态系统就要以译者为中心,保持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平衡,同时又要保持和别的子生态系统之间翻译输入和输出的平衡。以中国为例,要保持我国翻译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必须要保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之间输入输出的相对平衡。本文从宏观方面来研究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平衡。更具体地说,物质流主要指翻译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和资金支持;能量流主要指翻译人才。所以为保持宏观视角下翻译生态的平衡就需要加强中国的翻译生态环境建设并提高译者的素质。然而微观视角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过程。为保持翻译过程中信息输入和输出的相对平衡,译者必须采取具体措施将翻译过程中信息的损失降到最小。   同时本文分析了一些典型的中国文化专有项中的专有名词和普通表达的例子,研究发现,在信息最小熵化指导下,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主要侧重语义翻译、绝对有限化和文内注释。   通过此研究,本文尝试性地从全新视角研究了中国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在翻译生态平衡的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提供了基于翻译生态平衡探讨中国文化专有项翻译的研究案例。最后,本文的研究证明了翻译生态学的可操作性和解释力,并且也为翻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提起北京石油机械厂(简称北石厂),了解情况的人无不称赞这些年北石人如同攀上了登云梯,一年更比一年高。1999年产值才4500多万元,到2005年竟高达2.6亿元。近3年产值、创汇、利
认知诗学是近十几年来在国内外蓬勃发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注重理论与实例分析的结合,注重具体经验,因而也是“阅读的科学”。自2008、2011年全国首届和第二届认知诗学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2006年6月至10月,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先后有5名法官被中纪委、最高检“双规”或逮捕,其中包括1名副院长、3名庭长、1名已退休老法官。卷入调查的法官、律师多达数十人,调查还
12月24日下午,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老科协)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和六届六次理事会先后在北京召开,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老科协
期刊
随着处理性能的提升超出了单核系统的频率和功率范围,导致了多核集群的出现.MIPS科技的MIPS32 1004K一致处理系统(CPS)采用开放内核协议(OCP)点对点连接,可在整个集群中建立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小说发展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出生于十九世纪纽约上流社会的华顿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富贵舒适的有闲阶级生活为她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十
哈罗德·品特是英国二战后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品特的戏剧创作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品特认为人类存在于一种与生俱来的荒诞之中,生活本身是荒诞不经的。在国内研究中,有不少
站在画家雷正民的山水画前,展目欣赏,那豪壮森然的气势夺人心魄,恰是“合景色于草昧之中,味之无尽;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愈新”。雷正民擅长于作大山大水,以气势恢宏、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