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设计和开发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控糖医”,并运用该程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干预,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使用情况、体重、自我效能的变化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评价其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的患者156例,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在门诊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的常规指导,干预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采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饮食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情况、胰岛素使用情况、体重增长、母婴结局和自我效能进行评价。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糖值、体重指数和自我效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干预6周后和干预12周后的血糖差异,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空腹、餐后1小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969,F=901.350,F=566.619,P均<0.001),即不考虑组间效应,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值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时间和组间存在交互效应(F=14.020,F=39.517,F=76.626,P均<0.001),进一步分析单独效应,在固定时间条件下,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血糖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效应(F=6.376,F=10.445,F=13.536,P均<0.05),即不考虑时间效应,两组患者各项血糖值的下降幅度有差异。干预12周后,干预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和对照组12周后均有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两组使用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干预组患者胰岛素全天使用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组妊娠糖尿病患者分娩时的体重指数和经干预后的体重增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妊娠糖尿病患者除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干预组患者剖宫产、羊水过多、产褥感染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12周后,干预组妊娠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运用于饮食干预中,有利于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降低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控制体重增长,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