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嗜热四膜虫为模型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环境安全效应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纳米科技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引领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的快速增长,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和环境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电、催化、超导性能和杀菌消毒活性,纳米银己经成为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纳米材料。纳米银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增加了其向环境释放的机会,同时增加人体暴露的机会。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具有稳定、靶向性强、药物包含率高及释放可控等特点,故被广泛用于靶向药物治疗的有效药物载体、免疫测定、X射线造影剂等。人体暴露机会日益增加,其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受到各方关注。为此,我们采用水相合成法合成了四种不同粒径的Ag纳米颗粒(AgNPs) (3-20nm),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一种Fe3O4纳米颗粒(Fe3O4NPs),并考察了它们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作用。采用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为模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e3O4NPs及在黑暗及光照条件下不同浓度不同粒径的AgNPs对嗜热四膜虫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血球计数法观察不同纳米颗粒材料对嗜热四膜虫生长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gNPs对四膜虫生长抑制作用非常明显,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AgNP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与AgNP的粒径大小及光照有关,纳米银粒径越小,对四膜虫的毒性越大,这是由于纳米银溶胶中的质子与Ag0在存在溶解氧的情况下发生一系列反应。此外,AgNP的毒性在光照下被削弱,并且这种趋势是随着纳米颗粒粒径的变大而减弱的。各四氧化铁纳米颗粒对嗜热四膜虫细胞的致死率在染毒后不同时间里,其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不同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多溴二苯醚(PBDEs)作为溴代阻燃剂被广泛使用,由于其生物蓄积性和潜在的生物毒性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目前有关其在水生和陆生生物中富集和分布的资料较多,而相应两栖动物
本文合成了聚丁二烯接技聚苯乙烯(PB‐g‐PS)胶乳,研究了PB-g-PS水泥改性剂的稳定性及其对水泥砂浆的改性,具体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1、本文合成了PB-g-PS胶乳,考察了单体的加入量和吐温-20的加入量对PB-g-PS水泥改性剂的Ca2+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的加入量越多,乳液的稳定性越差;吐温-20的加入量越多,水泥改性剂的稳定性越好。2、通过半
化学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生理条件下断裂核酸的人工核酸断裂试剂的研究,在DNA序列测定、染色体分析、基因治疗以及DNA重组方面有广泛用途。因此进行人工合
红外光解离光谱是表征气相离子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质量选择特性,可以直接获得气相离子的振动结构信息。本论文使用实验室自行设计、安装和调试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