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文学——徐复观与中国文学思想经脉的疏通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分五章,主要展开以下论题:第一章,徐复观之文学因缘.此章并非徐氏生平事迹之普泛介绍,而是追寻其文学成就之学术思想渊源,以后四章,所论一切问题皆可从此处找到发生的端点.从另一种视角来说,则是将徐复观放入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背景,以见出其学深厚之根本,繁复之脉络,宏大之气派;由此亦可反观二十世纪学术思想史一些问题之底蕴.第二章,生命与理性的合--心的文学观.此章旨在显发徐复观之文学观念.而其文学观,非放入其学术思想总的构架中方能显示,因此该章先论述其学术思想之核心--心的文化,以见其大体;然后提炼其内容--生命与理性的合一,显示其在徐氏文学观念中的中心意义,继而开掘在徐氏的文学观念中,如何实现生命有理性,理性中有生命,而铸成文学鲜活而伟大的品格.第三章,重建中国文学的理论系统--《文心雕龙》研究.徐氏对《文心雕龙》之研究,虽为个案,亦有总领众军涵摄全部之意义.徐氏之龙学研究,以"文体"为一理论基点,通揽《文心雕龙》全书,并因之以分野,透视全书之理论结构.不仅如此,徐氏因之与西方文学形象相关理论加以比较,实际上是对传统文论之开拓;又因之与古文家气理论打通,以期重新建立中国文学以人学为基础的理论世界.故为一章.第四章,文学史个案研究.具体论述徐复观对于中国文学大的关键性题目的研究,亦所疏通的大纲脉之所在.此中每一个点,其自身皆蕴藏庞大学问系统,有一定独立性,显示中国文学中一定的关节,徐氏所论,史实证考与理论疏浚相结合,有的为专论,有的则波及论争批评,兹所列各节,尽量避免现成的转述,以理论领起,显示徐氏在各专题研究中的重新解释及研究个性,并试作一些延展.第五章,从追体验到客观化--研究方法论.该章由探究徐复观研究方法论方面的特色而延伸至徐氏总体成就方向,参综徐氏研究实践,既是专题探讨,亦论结全文.追体验的方法,对于徐氏具有标识的意义,乃其学术思想之重要部分,既有大本大源,又吸纳了现代学术思想的因素,而其成就方向乃是立德、求知一体,摄智而归仁.
其他文献
这是一篇以时间为支点、以中国传统中的个人时间感受和社会时间观念为背景,展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的文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面对时间的无常与无情,感时伤逝一
本文是灵寿陈庄方言的描写语法。陈庄方言是灵寿方言的一部分,隶属晋语。灵寿方言处于晋语西部边缘地带,至今很少有人研究(语音尚有零星介绍,语法研究为零)。灵寿地理位置独特,呈西
北村以先锋姿态步入文坛,后来因为精神危机选择皈依基督教并开始在宗教语境中开展叙事实践。通读北村的小说之后,笔者发现北村在皈依基督教之后将信仰融入创作中,把神圣叙事与个
论文立足于中国小说与外国翻译小说的关系之上,通过对五四前后小说译作的阅读梳理,考察前者在后者的影响下发生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变革,更好地回答中国现代小说如何生成的问题
本文以19世纪西方来华传教士在汉语革新方面的作为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传教士语文布道之史实,分析传教士语文布道之现象,并且通过引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19世纪西方来华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