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作为一项有效激励员工、减少代理成本的工具,已被全球企业所广泛使用,目前可以说它已经成为公司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的法宝。股权激励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中叶,随后被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所引入,经过各学者详尽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后,目前国外的股权激励已较为成熟,而我国正式引入股权激励较晚,对于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学术界也一直争议不断,加之我国资本市场有效性尚有待提高,因此股权激励在我国企业的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不少难题。作为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医疗保健产业,近几年凭借着其巨大的刚需,以及非周期性行业所特有的较强抗风险能力,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同时行业内公司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此大环境下,开始进行股权激励的医疗保健上市公司也愈来愈多。那么,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激励的效果如何?又该如何评价其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呢?出于以上两个研究目的,本文参考借鉴了相关理论与前人研究成果,首先对股权激励实施效果进行了理论上的界定,并从短期财富效应和长期经营绩效两个维度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紧接着,选择医疗保健行业2010-2016年间进行股权激励的公司作为样本,基于前文建立的激励效果评价维度,通过对比研究对象在激励方案首次公告日前后是否引起公司股价波动、是否产生短期财富效应,以及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是否减少了高管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管理活动方面的短视行为从而最终提高公司长期经营绩效这两个角度对其股权激励施行效果作出全面客观评价,同时试图探索我国医疗保健行业企业在设计和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给出相关改善建议。目前,关于医疗保健行业股权激励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总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设计情况以及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最后就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这能为我国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有效运用股权激励、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助一臂之力,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我国关于股权激励案例分析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