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价值观是学生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身心矛盾较多、情绪不稳定、面临升学和择业的压力等,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迫于各方面压力轻视了高中生的价值观教育,所以加强高中生价值观教育更是我们中学生价值观培养中的重中之重。同时,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活动。价值观作为认识论的一个范畴,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目前,我国正处于急剧变迁的社会转型期,在社会上形成了多元价值观,严重冲击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对当代高中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时代特征,直面高中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客观审慎地分析其原因,积极探索加强高中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历史的要求和时代的召唤。本文尝试着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本文立足社会转型期,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基础;以加强高中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并培养高中生自觉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评述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高中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论文从高中生群体的身心发展快速、认知明显提高及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等心理特征入手,进一步论述了价值观培养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以此为切入点,论述了加强转型期高中生价值观培养的必要性。
在认识到价值观教育必要性的前提下,对山东省菏泽市城区四所高中发放1400份问卷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10.0软件对1263份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在描述转型期高中生的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爱情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的现实表现的基础上总结了转型期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价值主体自我意识增强、价值选择多元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观念现代性、行为取向与价值认知出现偏差等。进而从全球化、多元文化、新科技革命、市场经济、教育使命畸变、高中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深入地分析了转型期高中生价值观现状及特点的原因。
在分析转型期高中生价值观特点及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转型期培养高中生价值观要遵循的主要原则,即主体性原则、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辩证统一原则、一元价值导向与多元价值取向合理兼顾原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原则、知行合一原则等。并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夯实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优化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重视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重视家庭教育以及高中生自我教育等方面探讨了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路径。
尽管文章对高中生价值观培养提出了一些想法,进一步丰富了高中生价值观理论和价值观教育理论。但是,价值观培养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对高中生的价值观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课题,需要不断的丰富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