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最近提出的一种以氨或绿色制冷剂为工质的并联正、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的新型间接空冷技术方案中一个早期拟定方案(逆流空冷凝汽器和双相变管壳式换热器)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最近提出的一种以氨或绿色制冷剂为工质的并联正、逆制冷循环和蒸汽动力循环串接耦合的新型间接空冷技术方案中一个早期拟定方案(逆流空冷凝汽器和双相变管壳式换热器)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建模仿真检验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具体是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虚拟设计方法完成了一种逆流换热器稳态仿真。作者首先对整个复合循环系统应用高精度马丁-侯状态方程的C程序计算,得出了压缩机的压比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去除管路沿程损失的压比-环境温度曲线。其次在忽略流动压降、管壁热阻、轴向导热与漏热的假设下,推导出了系统中两关键设备空冷凝汽器与双相变换热器的稳态、一维、逆流、分布参数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的两相流与传热传质理论及其换热设备建模思路,应用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能量方程,详细推导出了双相变换热器的一维、叉流的均流模型及其分流模型。最后用自编的专用程序计算、拟合了双相变换热器的水平光管内沸腾和汽侧冷凝的换热关联式。对于上述两设备的逆流简化模型,根据焓降设定步长离散计算区域,对各节点建立各物理量的差分方程,应用迭代法设计算法流程;通过C++程序计算求解双相变换热器的逆流模型,输出各个物理参数的分布数据,拟合出了各参量的分布曲线。本仿真计算精度能够满足双相变换热器和其它壳管式冷凝蒸发器的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开发使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并网质量不高、安全性无法保证。将带储能环节的微网装置引入新能源并网发电系统可缓冲发电波动性,提高并网可靠性。钒液流电池等清洁储能电池的发展,为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理论可行性提供了实现方案。因此,作为储能系统中的能量转换装置,对钒液流储能变流器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本文针对5kW/20kWh钒液流电池充放电特点及微网运行要求研
焊接机器人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自动化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与控制方法的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机器人技术应用的灵活性,更是对控制系统的性能、
多智能体仿真技术因在模拟复杂系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逐渐成为传统数学模型之后的一种全新的建模方法。发达国家在此领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多智
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传感、网络、通信、微机电和控制等技术有机结合为一体,使人类与客观世界的互动更加快捷,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这一新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工作流技术为中心的流程重组在企业生产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工作流模型是基于某些约束条件、任务和目标、符合现代企业生产实践规范的抽象化业务过程
近年来,由于电子器件、微处理器的发展和控制技术的进步,对无刷直流系统向全数字化、无位置传感器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具有功耗小、速度快、
自然界存在大量的昆虫具有可在垂直表面自由爬行,甚至几乎不受重力影响而倒挂的能力。研究表明,昆虫根据不同的外部条件能产生比自身重力大约100倍的吸附力。究其原因,文献中多
现代医疗仪器是嵌入式系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本文研究了双模块架构环境下基于ARM9嵌入式系统的血液分析仪监控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实现。血液分析仪采用DSP控制器+ARM嵌入
车载自主导航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使用者、道路网、交通运输工具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使交通运输基础设置得以发挥最大功效,明显改善车辆堵塞和交通拥
随着IP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未来的通信网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tilmedia Subsystem, 简称IMS)作为未来通信网络的发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