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地理”是我国基础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我国初中、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中有所涉及,而且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地理试卷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地理课程改革以及高考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地理科高考试卷中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的试题命题技术也不断改进,命题逐渐呈现出对考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评价的趋势。那么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何体现在地理科高考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试题中?今后对命题技术的改进还有哪些努力方向?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我国1996~2007年高考中有关“区域地理”内容的试题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区域地理”试题的考试内容、题型特点、能力目标、评分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考试内容的变化”。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发现,我国及“分省命题”(指目前我国高考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招生考试的单独命题制度)各地的地理科考试大纲(考试手册)“考试内容”(“区域地理”部分)在多年的增、删、改的微调过程中普遍出现了一些“共性”。本章主要以1999~2007年《上海卷考试手册》地理科“考试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为例,阐述了“区域地理”考试内容的依据、“区域地理”考试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变化等研究结果。第二章“‘区域地理’考试内容的能力目标研究”。通过对大量试题的分析,论证目前我国“区域地理”试题侧重从隐性信息的获取能力、联系多种地理要素深刻分析地理过程探因的能力、区位评价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考查的趋势和特点。第三章“‘区域地理’试题的题型特点及存在问题研究”。对全国1996~2007年高考各地区的地理单科试卷、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区域地理”试题进行研究,分析“区域地理”试题材料选择、问题设置的特点,并就“区域地理”命题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第四章“‘区域地理’主观性试题答案标准及评分方法研究”。在概括了“区域地理”主观题答案标准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学者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提出运用SOLO分类评价法评价“区域地理”开放性问题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