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财富和能源的同时,也可能会给我们人类生存带来危机,造成不可逆转的灾难。从1954年前苏联第一次和平利用核能发电开始,世界核电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六十年辉煌却艰难曲折的历史。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还未完全淡去,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的7级福岛核事故,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核电产业和核安全发展上,核电厂的安全问题又一次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欧盟开始检讨核安全政策,对欧盟各国的核设施进行排查,并且计划制定更严格的核能反应堆安全标准。德国惊人地宣布将于2022年前关闭国内所有核电站。我国也对此作出积极应对,即刻组织对正在运行的核设施进行全方位、系统安全检查,通过全面细致的安全评估,切实排查安全隐患,确保绝对安全,采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2012年3月在首尔召开了第二届核安全峰会,与会各国首脑共同探讨了核恐怖主义威胁及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应对措施。历史上的几次重大核事故警示我们要妥善利用核能,要高度重视核电的安全发展。具有最高水平的科技、最冷静的国民素质的日本都避免不了核事故危机的发生,那么以后该如何发展核电工业,如何与核安全打交道,如何有效应对潜在可能的核事故危机,做好核事故危机的应对和应急工作,提升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质量等等成为每个核能利用国家“国家安全”的必备研究课题。本文联系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危机应对和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明确了核事故危机应对中政府、政治家、核电企业、核科学家、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军队的责任和义务;分析了核事故危机造成的环境难题和危机应对需注意的生态伦理规范;梳理了核事故危机中的新闻传播伦理问题;强调了提升公民个人素养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性;重点研究了核事故危机中医学应急救援面临的特点、任务,提出了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伦理要求、医德原则。文章最后一部分联系核恐怖袭击需要面对的问题及应对思路和原则,反思了核能及高科技应用对整个人类发展、人类命运的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