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坛的一朵奇葩。在短暂的一生中,他通过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和文学评论在文坛打拼,并在生前小有名气。但直到19世纪后半叶,法国诗人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讲他引入欧洲,坡才得以真正进入经典作家行列。因此,文学界公认他为象征主义先驱,并影响了现代主义文学。坡的小说类型多样,包括了哥特小说,恐怖小说,科幻小说,并被称为侦探小说的鼻祖。其三篇以杜宾为主人公的侦探小说,《莫尔格街的凶杀案》、《玛丽·罗杰疑案》和《失窃的信》,为之后的侦探小说创作打造了经典范式。埃德加·爱伦·坡的侦探小说一方面着眼于缜密的科学逻辑推理,另一方面给读者带来了诗学感受,因此,长久以来科学与诗学的对立与结合始终是围绕其侦探小说的难点问题。本文以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并结合埃德加·爱伦·坡的美学思想,分析了《莫尔格街的凶杀案》、《玛丽·罗杰疑案》和《失窃的信》中的科学与诗学元素,指出科学与诗学的边界在坡的侦探小说中得以消解。并且,作者创作侦探小说契合了其诗学观点。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作者的文学成就和埃德加·爱伦·坡的侦探小说的研究现状。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了《莫尔格街的凶杀案》中的科学性及其形成,指出杜宾的侦探方法的有效性源于他建立案件的完整叙事的努力以及他对待案件的客观姿态。第二章首先分析了《玛丽·罗杰疑案》中解构主义文本细读式的破案方法,并且根据拉康对《失窃的信》的解读,指出后两篇小说中科学性的消解。其次,通过对杜宾的人物解读,进一步指出其如何失去了作为侦探的客观姿态。第三章从侦探小说科学性的讨论转向诗性的分析,结合雅各布森的转喻和隐喻理论,探究杜宾侦探方法中的诗意以及坡的侦探小说如何实现文学的诗性。最后将小说与爱伦·坡本人的诗学理论相结合,指出两者的相关性。论文的结论部分指明,坡的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式文体,其诗学效果源于作品中科学与诗学界限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