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118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的分析,了解SLE病情控制差异是否导致妊娠期间不同病情变化及不同母婴结局,并探讨导致妊娠期SLE病情恶化和不良母婴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找到SLE患者恰当的受孕时机并提供相应的孕期监护,进而增加SLE患者妊娠成功率。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为2004年6月至2015年10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LE合并妊娠的患者共118例,另随机挑选2014年产科门诊编号连续的40例无基础疾病的普通妊娠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SLE患者按照妊娠前狼疮疾病控制情况分为选择性妊娠组(病情无活动并且维持稳定至少半年以上且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符合要求)及非选择性妊娠组(不符合选择性妊娠组要求的SLE患者),收集包括SLE合并妊娠患者一般情况、妊娠过程中狼疮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母婴结局、自身抗体及一般实验室检查等资料,正常对照组则主要收集一般情况、妊娠结局等。上述两组患者进行妊娠过程中SLE疾病活动变化的比较,分析两组在影响疾病活动加重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再联合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SLE疾病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SLE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妊娠风险的差异,同时寻找引起不良母婴结局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一、妊娠期两组患者病情活动比较1、两组SLE患者妊娠过程中新出现系统受累情况非选择性妊娠组新增血液系统、肾脏损害受累、皮疹、关节炎及浆膜炎者多于选择性妊娠组(P均<0.05),综合所有SLE患者,妊娠期新增最多的三个系统损害为:肾脏损害33例(27.9%),血液系统损害26例(22%),皮疹17例(14.4%)。2、两组SLE患者妊娠过程中狼疮病情恶化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选择性妊娠组,72例患者中有12例(16.7%)出现妊娠期间SLE病情恶化,而非选择性妊娠组,38例(去除妊娠中首次发病患者8例缺乏前后对照)患者中28例(73.7%)出现病情恶化,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孕中期、孕晚期病情恶化发生率较孕早期更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期间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是:妊娠前低补体血症、24小时蛋白尿定量>0.5g、SLEDAI评分水平以及抗ds-DNA抗体阳性。二、两组SLE患者及正常人群对照组妊娠并发症比较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感染例次总和等三项并发症,发生在非选择性妊娠组多于选择性性妊娠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选择性妊娠组出现子痫前期表现的风险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胎儿结局1、胎儿丢失情况成功分娩的病例在非选择性妊娠组为19例(41.3%),而在选择性妊娠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例(94.4%)和39例(97.5%)。非选择性妊娠组治疗性引产、死胎与胎儿丢失总和比例均高于选择性性妊娠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选择性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项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SLE患者胎儿丢失的危险因素是:妊娠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妊娠前SLEDAI评分水平、妊娠过程中肾功能异常、抗磷脂抗体阳性((P<0.05)。2、生产方式及胎儿一般情况非选择性妊娠组早产和低体重儿比例均高于选择性性妊娠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是否顺产则非选择性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选择性妊娠组比较无统计性差异(P>0.05),而选择性妊娠组在剖宫产、早产及低体重儿方面的风险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新生儿并发症及新生儿狼疮非选择性妊娠组新生儿黄疸和轻度窒息的比例均高于选择性妊娠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选择性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各项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SLE患者新生儿狼疮的发生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SLE患者妊娠过程中最常出现肾脏、血液系统损害及皮疹,非选择性妊娠组更容易出现狼疮病情恶化,两组患者在孕中期、孕晚期病情恶化发生率更高。引起SLE妊娠期间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是:妊娠前低补体血症、24小时蛋白尿定量>0.5g、SLEDAI评分水平以及抗ds-DNA抗体阳性。2、胎儿丢失及母婴并发症方面,非选择性妊娠组明显多于选择性妊娠组及正常对照组,而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LE患者胎儿丢失的危险因素是:妊娠前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妊娠前SLEDAI评分水平、妊娠过程中肾功能异常、抗磷脂抗体阳性。3、SLE患者应在疾病控制良好情况下按计划受孕,寻找最佳的妊娠时机,并加强妊娠期间的孕妇与胎儿监测追踪,确保妊娠顺利完成,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