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NEN)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机体任何部位,如消化道、呼吸道、纵隔、肝、肾、内分泌腺、以及胰腺等。其中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GEP-NEN)最常见,约占NEN的55-70%。长期以来认为GEP-NEN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但近年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Yao等回顾性分析了美国1973年至2004年GEP-NEN的发病率,发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由1.09/10万上升为5.25/10万,增长达380%。基于目前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认识不足,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相对困难。本文对于山东省立医院2011年-2015年265例GEP-NEN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山东地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情况,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为更好地诊治提供帮助。材料与方法:以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2015年期间的265例病理确诊为GEP-NEN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其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临床症状、病理类型、肿瘤的分期、免疫组化Syn、CgA阳性率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1、山东省立医院2010年-2015年期间265例病理确诊为GEP-NEN患者中,发病年龄范围14-82岁,平均发病年龄56.30±12.02岁,中位年龄58岁。2、265例GEP-NENs患者男性181例(占68.30%),女性84例(占31.70%),男女比为2.15:1。3、26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原发部位以胃部最多见,75例,占28.30%,其后依次为胰腺(44例,占16.60%),直肠(42例,占15.85%),食管(38例,占14.34%),贲门(28例,占10.57%),结肠(11例,占4.15%),肝脏(7例,占2.64%),十二指肠(7例,占2.64%),小肠(2例,占0.75%)。4、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显示非功能性GEP-NENs255例(占96.2%),功能性GEP-NENs9例占(占3.8%),其中7例出现典型的激素相关症状,发生部位多位于胰腺,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嗜睡、晕厥、意识不清等表现。265例患者中仅2例出现典型发热、潮红、腹泻等类癌综合征表现5、病理类型 26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神经内分泌瘤104例(39.25%),神经内分泌癌例134(50.57%),腺神经内分泌癌例22(8.30%)。其中G1期86例(32.45%),G2期18例(6.79%),G3期156例(58.87%),其中免疫组化中Syn(248例,阳性率96.80%)、Ki-67(265例,阳性率100%)、CgA(192例,阳性率75.0%)阳性率较高。6、肿瘤的浸润深度分为四期,其中T1(粘膜及粘膜下层)43例,所占比例为17.90%;T2(侵及肌层)58例,占24.20%;T3(侵及浆膜)92例,占38.33%;T4(侵透浆膜)47例,占19.58%。7、淋巴结转移265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手术切除有183例,报告淋巴结情况者12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为75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59.5%,其中G1期1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21.4%;G2期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60%,G3期10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71例,转移率67.0%.8、远处转移统计所有的GEP-NENs中发生远处转移26例,转移的主要发生部位为肝脏21例,其次为腹膜后(4例)、脾(1例)、纵膈(1例)、肺(1例)、肾上腺(1例)。9、内镜切除34例(占12.83%),手术183例(占69.06%),未手术48例(占18.11%)。手术切除是治疗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方式。10、对于G1期患者,手术治疗or内镜切除,Kaplan-Meier统计分析,手术治疗后的生存周期27.70±3.10,内镜切除后的生存周期22.05±3.03,二者预后未见明显异常(p=0.173)11、G1期、G2期与G3期比较发现,G1+G2组的生存周期59.86±1.75,G3组的生存周期32.70±3.83,Kaplan-Meier分析G1+G2组生存周期明显长于G3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3期的预后明显差于G1、G2分期患者。12、预后及生存周期265例GEP-NENs患者成功随访到214例,随访率81%,生存期1-63个月,平均生存期39.7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七个方面对于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肿瘤分级(P值=0.000)、肿瘤浸润深度(P值=0.000)、是否淋巴结转移(P值=0.0012)、是否远处转移(P值=0.0013)与预后有关;性别(P值=0.554)、年龄(P值=0.145)、肿瘤原发部位(P值=0.375)与预后未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GEP-NENs的确诊人数逐年增加,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50-70岁是高发年龄段,男女发病比率2.15:1,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2、GEP-NENs可发生消化系统的各个部位,我院病人以胃部最多见,其次胰腺,直肠,食管,小肠最少。3、GEP-NENs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不同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与原发部位和有无激素分泌密切相关,多数患者表现一种或多种症状。4、Syn和CgA是国际公认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临床上联合检测准确度高,其中Syn灵敏度高于CgA。。5、手术切除是治疗NENs主要方式,也是唯一可能根治NENs方法。化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方式或者适用无法手术的患者,同时可以结合生长抑素类似物及分子靶向治疗。6、对于G1期患者,手术治疗or内镜切除,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G1期、G2期与G3期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生存周期有统计学意义。7、GEP-NENs预后与肿瘤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有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