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观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日益受到关注。塞利格曼版本的积极心理学由于其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过于浓厚、现实面前的脆弱性等原因,面临着重重困境。本研究是在西方学者提出新的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对初中生现实性乐观心理水平进行干预,以期提高其乐观解释风格和主观幸福感,以及改善其乐观的整体水平。我们强调的是乐观是现实性乐观,它是指从以客观现实为出发点的,既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又不自欺欺人,从消极中汲取并转化为积极的力量和潜能。初中是人生重要的发展阶段,身心发展的变化以及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因素使得青少年有了更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不仅应该顺利度过并良好适应这一困难时期,更应该学会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学会发展坚定的心理韧性,学会如何更加幸福生活的能力。现实性乐观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内部支持资源,同时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此研究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乐观心理水平和主观幸福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同时丰富我国关于乐观本土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领域。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初中生的乐观心理品质的研究。采用生活取向测量表修订版、儿童解释风格问卷以及主观幸福感问卷,选取西安市某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共301名学生作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1、初中生的乐观人格、乐观解释风格与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和性别上都没有显著差异;2、初中生乐观人格、乐观解释风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显著正相关;3、乐观解释风格在乐观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中介效应显著。研究二:初中生现实性乐观的干预研究。从初一学生中筛选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各16名共32名被试,对实验组被试进行9次现实性乐观的团体心理辅导。得出结论:采用现实性乐观团体辅导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组发生了显著变化而控制组没有。现实性乐观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乐观解释风格,提高了其主观幸福感,也改善了其乐观心理品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1.新版积极心理背景下的现实性乐观是更符合现实生活需求的,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如果能够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或者班级心理课等方式对初中生进行乐观品质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有益的。2.乐观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