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化认知行为疗法在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on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症状群组成以及各症状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明确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集群,为干预方案的制订奠定基础。(2)构建适合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干预方案。(3)将方案进行临床应用,评价干预方案对患者症状群及负性情绪的临床干预效果,以期为今后症状群的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1)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4月在山西省某三甲医院住院的150名中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C)对患者的常见症状、症状集群以及各症状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调查。(2)方案构建:遵循“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经质量评价后,提取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干预方案;采用专家会议法对方案进行修订,最终构建中晚期癌症患者的计算机化症状群管理方案。(3)干预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12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住院的77名中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病区进行分组,一病区为对照组(n=39),二病区为试验组(n=38)。对照组接受肿瘤疾病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5次计算机化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中文版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C)、中文版简明疲乏评估量表(BFI-C)、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以及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调查结果显示:(1)中晚期癌症患者13个核心症状中,症状发生率最高的依次是:疲乏、睡眠不安、口干、胃口差,其发生率分别为80.7%、65.3%、63.3%、62.7%;症状严重程度最高的是疲乏,严重程度为3(1,4),其次是睡眠不安,严重程度为2(0,4)。(2)症状对患者的工作或家务、情绪、生活兴趣方面影响最大。(3)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4个症状群,累计贡献率为67.77%,分别为疾病相关症状群(疼痛-疲乏-睡眠不安)、胃肠道症状群(恶心-呕吐-胃口差)、心理症状群(苦恼-悲伤感)和神经毒性症状群(健忘-麻木感)。(4)疾病相关症状群的严重程度为5.5(2,9),发生率为68.7%;胃肠道症状群的严重程度为3(0,5.25),发生率为40%;心理症状群的严重程度为1(0,4),发生率为20.7%;神经毒性症状群的严重程度为0(0,2),发生率为10.7%。(2)通过证据检索及评价,研究共纳入26篇文献,最终提取证据50条,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症状群管理的计算机化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初稿;专家会议最终纳入10名专家,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97,研究小组根据专家会议结果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并确立了最终方案。最终构建的中晚期癌症患者计算机化症状群管理方案包括筛查、评估、干预、评价4个环节,其中干预分5次进行,内容包括疾病及症状群教育、疼痛管理、疲乏管理、睡眠管理及情绪管理5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认知治疗、认知巩固和行为治疗3个部分。(3)干预研究结果显示:(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得分以及情绪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得分与干预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疲乏得分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后试验组的疲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睡眠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症状负担较为严重,疲乏的发生率和严重度最高,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是中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群。(2)本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循证和专家会议法构建了计算机化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3)中晚期癌症患者的计算机化症状群管理方案初步证明对患者的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及心理情绪问题的改善具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其他文献
报纸
<正>为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使其加强体育运动训练,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教师可以将"教"与"玩"有效结合,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引入趣味内容,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趣味游戏、组织竞赛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运动能力,有效达成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期刊
在我国北方寒区,水是人们的生命线,水资源短缺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安全高效的输水渠道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措施。模袋混凝土衬砌渠道具有施工效率高、水下施工方便、防冻胀性能好等特点,可以极大缩短渠道的施工周期,修复输水运行中的渠道,以及有效缓解渠道的冻胀破坏等。因此,模袋混凝土衬砌在我国浅埋地下水地区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浅埋地下水地区模袋混凝土衬砌渠道的冻胀破坏机理以及规律不清晰、模袋混凝土衬
财政部门可以依此进一步合理规划资金流,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进一步释放库款,让资金"活"起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为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智能测效果,设计了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智能测评方法。首先从多个方向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智能测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每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指标的权值,并采用灰色聚类算法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智能测评模型,最后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智能测评指标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客观描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化特点,而且大学生心理健康智能测评结果稳定,可以为大学生心
0℃的水结冰释放的潜热量为相同质量的水温度降低1℃释放的显热量的80倍,充分利用水的相变潜热,是当前社会蓄能发展的新方向。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燃煤供暖产生大量污染,影响人们生产生活。而北方地区的低温地表水却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利用低温地表水的可控结冰放热为人们供暖,能有效节约燃煤量,减少空气污染。冰源热泵系统利用低温地表水可控结冰制热,然而冰源热泵系统可能会因为地表水温的变化造成运行效率
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接入将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重大影响,传统交流配电网对电动汽车的接纳能力有限,而多端柔性交直流配电网由于具有良好的潮流控制能力以及较低的线路损耗,相比于传统交流配电网能够有效提升接纳电动汽车的能力。首先,将马尔科夫链与交通网结合,建立了路网耦合下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模型。随后,考虑多端柔性交直流配电网中电压源型换流器(VSC)的潮流控制特性,提出了一种多端柔性交直流配电网接纳
<正>探究式学习与情境学习理论一样,也是学习科学的核心理论基础之一。无论是校内的科学课程、科技活动,还是在校外的非正式学习环境中,探究式学习都是认可度最高、接受度最广的学习方式。本期专题是2021年第3期专题“博物馆中的情境学习”的姊妹篇,共有3篇文章,分别围绕探究式学习与教学的理论溯源、与新媒体技术、STEM教育相结合等方面展开讨论。《从“探究”到“实践”: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本质与发展》通过解
期刊
考虑现有采暖供冷技术能耗高或适用性低等特点,提出以冰源热泵为核心的跨季节蓄冷技术。以5种系统方案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模型定量评价分析不同方案在不同区域的能耗特性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方案3(跨季节蓄冷)、方案4(跨季节蓄冷与夜间蓄冷)、方案5(土壤源热泵)的一次能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比方案1(空气源热泵)和方案2(集中供热与冷水机组)少50%以上;2)跨季节蓄能技术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全年CO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工程,也是构建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自2000年正式实施至今,已获得了显著成效,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均做出了较大贡献。另一方面,也要正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制定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工程质效,为今后开展的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