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文化仪式传播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新乡贤群体和新乡贤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新乡贤文化传播的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多。仪式传播认为传播是分享意义的文化仪式,强调个人在其中获得的满足感以及参与者之间的联系,因而仪式传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文化传播研究。本文引入仪式传播相关理论研究新乡贤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推动新乡贤文化的效能发挥,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新乡贤文化仪式传播指新乡贤文化传播实践中仪式传播规律的运用,具体体现为借用仪式传播规律推动新乡贤文化传播。当前各地对新乡贤文化仪式传播进行了一些探索,产生了祭祀仪式传播、节日庆典传播和媒介仪式传播等仪式传播类型,呈现个体高度情感投入,传播过程集体参与和仪式类型趋于多样等特征。目前探索新乡贤文化仪式传播的地区都不同程度通过场域和载体来推动进程。其中,有实体场域和虚拟场域两种场域类型。祭祀乡贤仪式、表彰乡贤大会、直播乡贤活动等不同仪式,选择的仪式环节和传播手段会有一定区别。各地开始传播实践的时间不一,根据各自的经济、社会、文化情况大致形成了自上而下传播模式和自下而上传播模式。处于中西部地区的安徽定潭、重庆铜梁和处于东部地区的浙江上虞是这两种传播模式的典型代表。他们在仪式内容、参与主体和传播效果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虽然新乡贤文化仪式传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其中还存在媒介仪式没有被充分运用,传播队伍后继乏人,祭祀仪式没有得到重视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政府加强多方投入,建立人才返乡机制和重视相关仪式举办等优化对策。
其他文献
如今的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逐渐与民众的生活不可分离。“网络虚拟财产”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网络虚拟财产是由网络虚拟世界带来的新型事物,是一种与现实具有某种价值联系的重要产物。网络虚拟财产能与传统财产的相区分,最为突出的是其打破了以物权、债权二元结构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并且各学者也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保留不同的解释。从财产属性上看,网络虚拟财产属于公民合法财产
信息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融合加快、数字世界壁垒消除、商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企业间的竞争态势也变得空前激烈与紧张。为此,许多企业开始积极寻求新领域、新技术、新模式的拓展,从而更好地顺应市场环境和抢占市场先机,可这无疑都需要企业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活动、促成创新行为以实现“创新”的发生。正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组织的创新来源于微观创新的组成,而微观的创新则是组织内个体的创新。换言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土地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主体,能够对地区经济产出做出重要影响。因此在推进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增强城市科学规划,特别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目前土地对于经济影响的研究许多是从土地直接作为生产要素的角度切入,结合我国土地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土地对于中国经济的特殊影响,将土地等生产要素和经济产出分为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分别构建农业部门和
学位
本毕业论文有助于研究参与协同消费的影响因素。协同消费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广泛,除了试图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之外,这种日益增长的消费模式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它是一个防止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的消费模式。本论文试图解答的有趣问题是国家文化的差异是否也适用于合作消费的模式。并将进一步探讨协同消费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是否符合以往研究发现的影响因素的相同效应。因此,本研究包括在协同消费中对中国和德国
学位
在新《公司法》确立了注册资本完全认缴制,将注册资本的缴纳期限规定完全放权于公司“自治”之后,在司法实务中出现未届期的认缴股权转让后出资责任不明的现象。该现象的出现使得进入破产程序的公司难以追缴股东认缴出资,法院对案情相似的追索股东出资案件也难以得出一致的裁判结果,这对公司的破产债权人的保护极为不利,而且会造成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四个部分,试图找出司法实务中出现未届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也逐渐由过去的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原先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的资源过度使用、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伴随着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贸易和竞争越来越多,科技创新成为企业间、国家间竞争的核心领域。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更是将科技创新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层面。随着政府对科技研发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加之在客观情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各方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网购平台层出不穷、发展迅速,网络零售这一新的购物方式逐渐成为我国消费者的主流购买方式。因无法体验实物而导致的虚拟性,加剧了网购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不确定性。而在线评论作为消费者了解产品的重要途径,成为了企业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过去对消费者在线评论的研究,并未细化消费者对在线评论的偏好,即消费者对好评和差评的重视程度。对此,本文的目的就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