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9年我国第一家城市信用社在河南漯河成立,至今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已经走过了30年的时间,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整体,发展态势较好,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市场份额都在不断提高,财务状况也在拯救重组运动之后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主要表现在不良贷款率下降、城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接近10%以及城商行盈利水平加速提升三个方面,而且近几年更是向县域不断扩展,以填补大型银行留下的空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也暴露了其在处理不良资产资产、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形象树立、业务创新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加之其在地域限制上的先天不足,面对后WTO时代中外银行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城市商业银行有些力不从心,其生存压力巨大。城市商业银行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寻找改革和创新的方式和手段。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银行并购的一般理论出发,介绍了银行并购的概念、特征、形式以及分析了银行并购重组的效应。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在于其经营的产品不同于其他一般企业。但本质上同一般企业一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追求赢利为主要目标,所以企业并购重组的一般概念也完全适用于银行。银行并购重组是指银行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作为实施并购活动的行为主体,通过收购债权、控股、直接出资、购买股票等多种手段,获得被并购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以实现经营一体化。从主动进攻型商业银行收购其他商业银行股权的角度来看,银行并购重组一般可分为合并、现金购买式并购、股权式并购和混合证券式并购四类。基于此,结合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透析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城商行成立之初遗留下了大量问题,但这些问题在之后的发展中没有被及时纠正,使得城商行资产、人员等许多方面落后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并购重组作为银行发展的重要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城商行也不例外。如果把10年前“城市信用社改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初步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支行框架”视为城商行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那么,10年后城市商业银行大规模重组整合就是第二次革命。本文总结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的现状和特点,发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主要采取横向并购和内外结合的方式。横向并购,也称水平并购,即城商行内部以资金为龙头成立“松散型”城市商业银行企业集体;内外结合,即由国内外金融或非金融机构并购重组个别城商行。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过程中,政府是最重要的外部推动力量,我国大多数的银行企业由政府绝对控股,但已不是完全的行政命令,城商行的并购重组有强烈的内在要求,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十分明显的行业,在目的上呈现多元化,在手段上趋于市场化,逐渐摆脱传统银行业“乱点鸳鸯谱”式的并购重组手段。进一步地,本文认为并购重组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在论证必要性方面,本文认为城商行的并购重组是城市商业生存、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集约化经营,追求综合利益最大化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为了论证可行性,本文认为我国宏微观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为城商行的并购重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政府也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城商行的重组,并购各方的动力充足,内资机构看好地方商业银行的良好盈利前景,外资机构以通过参股国内商业银行布局未来于中国金融市场,但参股比例控制在24.9%以内,本文对此原因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被并购银行也希望通过并购重组来改善公司的管理,充实资本金,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利润水平,有了这些参与并购重组各方的强烈意愿,又在操作上简单易行,所以,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活动频繁,发展也很迅猛。本文还特意对徽商银行这一典型的城商行重组案例进行了剖析,从徽商银行的并购重组过程来看,具体操作有选择法人模式、选择重组范式、选择实施方式和选择合并形式四个步骤,从徽商银行的并购重组效果来看,对比重组的数据,可以发现重组之后新的徽商银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显著提高,风控能力明显增强,从而证明实践中并购重组是可以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是可行的。本文还探索了城商行并购重组实施路径,认为城商行的并购重组应该遵循自愿、合规、合法、科学和稳健五个原则,在实施方式上完全可以参照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通例,采用商业银行并购重组的一般形式,其实施步骤在参考一般商业银行并购程序模型的基础上,具体应分为方式选择、资产评估、依法合并和并账并表四步。当然针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过程中暴露的许多问题,本文结合以上分析,总结了其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和解决办法,城市商业银行并购重组是着眼未来发展、解决现实矛盾、化解过去遗留问题的一项系统性工作,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操作方案切实可行,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抓住时机处置风险包袱,地方政府引导而不干预,并购重组政策与监管规定协调一致,还要充分实现引进外资的有效性和战略合作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