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看国际气候制度的理性设计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ish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气候变化作为重大全球性问题,影响着二十一世纪全球政治、经济的格局。本文通过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分析1992年至今国际气候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探索国际气候制度的理性设计问题。本文旨在回答:国际气候制度是如何设计成如今的形式?国际气候制度有什么特点?本文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系统研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分析该公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本文主要研究芭芭拉·考洛门诺斯(Barbara Koremenos)、查尔斯·利普森(Charles Lipson)和邓肯·斯尼德(Duncan Snidal)提出的有关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框架,讨论自变量参与者之间的不对称性、分布问题,与因变量议题范围、控制的不对称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讨论有关国际气候制度理性设计的三个假设:假设一:议题范围会随着参与者不对称性的增大而扩大;假设二:议题范围会随着分布问题剧烈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假设三:每个参与者对于国际制度的控制随着参与者的不对称性的增加而减小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国际气候制度设计的目的和制度特点,其实并不是割裂的个体,每个方面都是相互联系但又有所不同,气候制度涉及的议题范围会随着参与者的不对称性增大而扩大(假设一成立),而且气候制度涉及的议题范围会随着气候合作中分布问题的剧烈性增加而增大(假设二成立),同时每个参与者对于国际气候制度的控制与参与者之间的不对称性紧密相关,但并不可以理解成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就是各参与者对于国际气候制度的控制不一定会随着参与者之间的不对称性的增加而减小(假设三不成立)。在假设一中,缔约国由于减排能力、排放责任和历史责任不同,存在不对称性,带来的结果是,气候合作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方案增多,以达到公平减排的目的。此外,由于各国对于资金的掌握程度不对称,所以会支持不同的资金机制,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资金机制出现,资金渠道扩大。在假设二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扩大不同的气候制度范围,在国际气候制度改革的博弈中进行妥协,通过气候谈判建立不同的气候机制,促进了国际气候合作的发展。在假设三中,国际气候制度参与者的不对称性会影响到每个参与者对于该制度的控制,而且每个国家对于制度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变化,不能简单的认为控制增大或减少。这些特点决定了气候制度在设计之初的考虑因素,也决定了国际气候制度设计的目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讨论了国际气候制度的理性设计。从理论上来说,本文通探讨了考洛门诺斯、利普森和斯尼德提出的、有关制度理性设计框架中的假设是否与现实相符,特别是国际合作中的分布问题、参与者的不对称性、国际制度涉及的议题范围、制度中控制的不对称性等问题,讨论了该理论的可取之处,并也批判性地指出该理论的不足之处。从现实角度来说,本文通过分析国际气候制度的各个要素,讨论国际气候制度设计成因、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对气候合作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基于有限元法对10kV等级630kVA自然油循环植物绝缘油及其高过负载能力配电变压器的温度场进行建模分析,研究变压器高、低压绕组油道的数量、油箱的散热面积对变压器温升的影
变电站轮式巡检机器人是一种价值昂贵的高精度复杂检测设备,为增强检测技术规范对制造商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保证制造商能够设计、制造出满足变电站现场应用的巡检机器人产品,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通过研究发现:塑料是可以导电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挑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同时对供电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运行时的核心设备,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保证正常供应电能的基础。
传统的有载调压方法是采用机械有载分接开关调压。该方法的装置制造简单、成本低,目前,在国内外电力系统中普遍采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用电量的迅速增长,电网规模不断扩大、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6(IL-6)和T细胞激活分泌调节因子(RANTES)在腹主动脉瘤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6年5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腹主动脉瘤的患者40例作为研
多目标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多指标的整体最优,但各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通常存在客观差异。NSGAⅡ是文献中常见的基于Pareto非劣解的具代表性多目标寻优算法,但该算法在文献中欠缺
磁控溅射属于一种真空镀膜技术,在微电子、光学薄膜、材料表面处理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随着磁控溅射镀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文章中,主要在探讨磁控溅射镀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