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规模经营。对于如何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已有文献大体有两类主张:一是主张通过农地的流转与集中,促进农业的土地规模经营;二是主张通过生产性服务将小农卷入分工经济,以此实现农业的服务规模经营。上述两类文献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割裂了农户经营规模与参与分工的关系。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梳理两者间的内在逻辑机理,探究农户的农地经营格局与服务外包的关系。生产性服务外包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模式,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外包服务通过向农民提供服务,可以避免农地集中流转所产生的高昂交易费用。而农机服务可以移动作业,通过向多位农户提高服务,又能够到达服务的规模经营。对于农户来说,不同的农地经营规模,其要素配置的方式不同。对于经营规模较大的农户来说,因为受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约束,选择服务外包应该是理性的选择。进一步讲,对于农户在不同的农地经营格局(农地规模、作物种植类型或专业化程度、地块分散程度等)——其对服务外包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行为的研究对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户经营格局涉及到多个方面:农地资源禀赋格局(比如农地经营面积、地块的分散程度等)、农地生产经营行为(比如要素投入中的劳动力、信贷与投资、农作物种植的种类以及生产性服务的购买)、农产品销售行为等。土地作为农户农业生产重要的自然资本,是农户生产行为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关注农户的农地经营格局,主要包括三个重点:农地经营规模、农作物的品种数(专业化程度)、农地的地块数(分散化程度)。其研究思路是,以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将分工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考察农户农地经营格局是否对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选择存在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构建Poisson模型考察农户水稻种植规模对生产环节外包次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植面积对农户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的次数有正向影响,说明水稻的种植面积越大,农户越有可能采用外包服务来保证生产和提高效率。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水稻生产环节中外包次数产生了负向影响,说明地块的分散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外包的选择。(2)建立有序Logit模型探究农户种植的作物品种数对服务外包影响。从结果可知,农户种植作物品种对农户生产外包参与程度的影响为负。农户种植作物品种数越多,农户参与外包的程度越低,多样化的品种稀释了专业化种植,进而导致无法形成规模化连片种植,最终阻碍了农户外包的参与程度。(3)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现象的存在是否会对农户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的选择行为产生阻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以稻田块数衡量的土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水稻生产环节的外包选择行为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块数的增加、土地细碎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农户对水稻生产环节的外包;并且土地细碎化对农户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选择行为的阻碍程度高于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