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中国政府通过《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首次正式提出于203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15年9月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国计划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推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必须将这一目标分解到各地区,如何设计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法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采用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相关统计数据,基于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构建了碳排放核算的项目框架,核算了中国各省历年的碳排放量,分析13年间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化情况。同时,根据各省经济水平、人口、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等因素,分析排放量及省域影响因素差异,把30个省划分不同特征的碳排放类型。进一步,根据LMDI方法结合Kaya方程构建了一个基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的碳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对我国2000-2012年间碳排放因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导致我国碳排放飞速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是抑制我国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降低排放强度控制我国碳排放增加的一个潜在因素;人口因素对我国各区域碳排放的增长有正向因素,但影响较小。随后,本文将信息论中的信息熵理论引入到碳排放总量目标分解中,根据LMDI方法和研究结果,进一步将我国各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指标分解为人口规模、人均GDP、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排放强度和历史排放量七个指标。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出各指标的信息熵和信息熵权重,根据熵权进一步计算出各地区的综合评价值,从而可以将减排目标量分配到全国30个省域。最后,从碳市场的角度,碳排放配额最终要分配到企业实体,而碳配额分配机制碳交易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基于国际上欧盟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法的经验教训,结合国内碳试点配额分配机制的实践,对构建全国碳市场的碳配额分配方法提出建议。